端午已过,许多自称“家庭手工粽”依然在网上散装热销。眼下,自制私房美食已悄无声息地加入到微信朋友圈的营销大军中。“上好食材、纯天然手工制作,不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安全可靠”等广告语吸引了大量“吃货”。这些自制食品大多是由居家主妇或者正常工作的资深吃货在业余时间制作而成,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大多采用网络预订的方式销售,但与传统商场食品相比他们没有生产日期、产地、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存在安全隐患,那么这样的美食你敢不敢买呢?
家庭自制美食之所以在网络热销,一方面,是因为卖家会随时上传美食制作初期食材、制作过程以及成品图片,极具诱惑力,并且大多美食都是熟人推荐深得消费者信赖。另一方面,这样的消费方式方便,快捷,只要动动手指预订,卖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送货上门。因此,不少看透商机的美食达人都尝到了朋友圈自制食品创业的甜头。面包、酸奶、粽子……诸如此类的自制产品多不胜举,然而,这些自制产品是否安全呢?
网上畅销的“三无”食物,正暴漏了产品市场监管不严的漏洞。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朋友圈自制美食的热卖,监管不该掉线。
首先,应加快食品在网络及第三方平台销售方面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建立严格的网络食品准入、监管机制,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规范管理,自制产品销售者应先办理相关执照,再网上经营,并明确表明食品原材料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加大对无良商贩的打击力度,未履行法定义务、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监督者应破除陈旧理念,在加强线下监管的同时,紧盯线上,两手抓,追本溯源,线上线下共同监管,共建食品安全健康堡垒。
最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要加强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购买意识,通过正确、正规的渠道购买健康可信的食品,保留相关购物凭证。一旦发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要大胆举报,维护食品安全和自身合法权益,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积极维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