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12月28日中国证券报要闻汇总

大众传播时间:2017-01-03 20:00:07

简介  证券时报网12月28日讯姜洋 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2月27日在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表示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 是立国之本...

  证券时报网12月28日讯姜洋: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2月27日在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表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立国之本。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资本市场必须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出发,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流动、管理风险和财富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姜洋指出,资本市场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能发挥多大作用,稳定是首要前提和决定因素。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离开了稳,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方面,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市场乱象不姑息、零容忍,铁腕治市;另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及时应对化解风险隐患,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使市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今年前11个月,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发行累计融资1万多亿元,同比增长80%;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3万多亿元,同比增长60%。到目前为止,在交易所市场上市的公司超过300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10000家。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夯实市场基础,强化激励约束,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

  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规范运行作用极大。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在振兴实体经济过程中,广大上市公司群体要有敢闯敢试的勇气、咬定青山的志气,充分用好资本市场,主动谋划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巩固和发展既有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要珍惜和爱护资本市场这个平台,规范治理,提高透明度,强化股东回报,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有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

  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中介机构队伍。随着市场的发展,中介机构的作用越来越大,优质的上市资源需要证券公司等投资银行类金融机构去筛选和辅导,复杂专业的市场信息需要律师、会计师去鉴证,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需要资产管理机构去满足。中国资本市场对中介机构历来是开放的,但也是需要底线的。作为独立第三方,做好服务是基本职业操守。要遵守法纪,守土有责,当好看门人,把好入口关,切实对法律、公众和市场负责。证监会也将强化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及时清除害群之马,维护行业信誉和投资者信任。

  投资者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广大中小投资者要强化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另一方面,随着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进入市场,机构投资者更要懂规矩、守规矩,严守道德和良心的底线,忠实履行“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职业操守,强化守法合规意识,共同维护好、呵护好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姜洋表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时刻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促进市场价格发现,都需要媒体传播真实、准确、客观的市场信息。期货市场流行一句话,“先有信息、后有价格”,这充分说明了媒体的重要性。近年来,主流新闻单位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工作,积极为资本市场的监管改革发展事业“鼓”与“呼”,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新闻单位的朋友们与证监会一道,进一步深化对资本市场传播规律的认识,准确传递信息,及时释疑解惑,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振兴实体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28日讯四天批五家 民营银行再立风口

  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4天内5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获银监会批复。专家和市场人士表示,无论是从财务投资还是业务发展协同角度来看,银行牌照对民营资本仍有强大的诱惑力,预计明年民营资本对民营银行牌照的争夺仍会持续。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江西、云南等多地银监局获悉,当地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地方监管部门将大力支持和推动。

  批复迎来小高潮

  银监会12月27日公布,批复山东威海蓝海银行、吉林亿联银行、辽宁振兴银行的筹建申请。此前银监会公布,批复江苏苏宁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的筹建申请。在这5份批复文件中,有3份的发文日期为12月16日,2份为12月19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5家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中,有两家处于东北地区。根据荣盛房地产此前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荣盛中天实业有限公司拟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起设立辽宁振兴银行。辽宁振兴银行拟定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荣盛中天实业拟以现金方式出资6亿元认购辽30%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吉林亿联银行的发起人包括中发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拟为30%和28.5%。

  民营银行设立申请获批在年底掀起一波小高潮,这与监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不无关系。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此前表示,对于民营银行的设立,今年银监会从申请受理到正式批复筹建平均仅用时20天左右。

  在9月召开的2016年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今年民营银行申请已有14家完成论证。照此推算,目前尚有3份已完成论证的申请正在等待批复中。

  明年仍将是“风口”

  银监会高层人士多次公开表示,民营银行的设立不搞“计划生育”,将继续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不一哄而起”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

  监管部门的表态使各路资本热情十足。券商分析人士预计,明年民营银行仍将是资本“风口”。大资本布局民营银行,充分显示民营银行领域颇具投资价值。随着政策利好的推动,提前布局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有望取得先发优势和成长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龙管业、金一文化、华纺股份、科陆电子等上市公司正在主导或参与筹建民营银行。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目前还有不少民营企业正在排队申请设立民营银行。

  曾刚建议,进一步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从试点经验来看,民营银行在公司治理、决策效率、市场化激励机制、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体制优势,设立民营银行对于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试点的数量较少,总体体量较小,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形成鲶鱼效应,示范效应有限。建议在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广试点经验,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体制优势,带动整个银行业提高效率。

  凌敢表示,民营银行的批设不是简单地增加机构数量,而是要增加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民营银行要发挥机制灵活、决策灵活的优势,用新的体制机制、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手段,解决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解决的问题,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有效缓解“融资贵、融资难”等突出问题。

  专家表示,从全球金融业监管实践来看,考虑到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机构的设立及业务经营均予以严格的准入监管。对于民营银行,不能轻易降低准入门槛,否则会影响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和风险抵御能力。

  看好产业与金融协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经营中的6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0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透露,该行今年至少能实现盈亏平衡,可能实现盈利,实现盈利的时间表将早于预期。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除商业银行稳定的盈利能力外,产业与金融的协同发展是众多民营企业对民营银行牌照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例如,永辉超市出资6.6亿元,参与发起筹建福建华通银行。国泰君安认为,永辉超市是商超龙头,参与发起筹建民营银行将充分发挥永辉超市现金流及规模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并提供新盈利增长点。超市的本质在于供应链,由于永辉超市具备生鲜等拳头品类经营优势,即便在电商快速发展阶段仍保持客流量粘性,客流众多+停留时间较长,使得场景嫁接金融等功能前景可期。

  曾刚认为,未来民营银行要真正实现差异化竞争,首先要充分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银行的业务与发起股东的业务生态应实现有机互动。“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更侧重互联网业务,产业资本发起设立的银行则偏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

  曾刚表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是银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中,实施股权激励是国际先进银行的通行做法。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开限制,鼓励民营银行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支持、引导民营银行在探索股权激励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建立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民营银行的差异化竞争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一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建议监管部门推进并不断完善差异化监管措施,如落实和细化差别化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政策,对小微不良贷款单列考核,对小额的小微贷款利息收入采取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民营银行专注于服务小微、“三农”企业。

  保监会:始终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12月27日,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表示,保监会始终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绝不允许保险公司成为内部控制人的“融资平台”,绝不能使保险成为少数投机者短时间内聚敛巨额财富的工具,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只有坚守“保险业姓保”不动摇,保险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梁涛表示,接下来,保监会将继续锚定正确方向,做实“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发展国家、人民和实体经济需要的保险事业。保险业将继续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保障人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

  梁涛介绍,保监会将继续着眼于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大病保险、小额人身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巩固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着眼于助力重大战略实施,引领保险业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着眼于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扩大农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使农业保险真正成为支农惠农、脱贫减灾的坚强后盾。

  梁涛表示,满足人民保障需求是保险的本业。要着力优化保险供给,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落地,推动传统养老模式向医养结合模式转变,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推动养老保险社区建设,发展高端医疗保险、家财保险、旅游保险、教育保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梁涛强调,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有自身优势。要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的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以及信用保证保险等业务,推进融资模式和增信机制创新,助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有效发挥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

  强化私募行业监管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持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成效初显,适度监管框架初步建立。私募行业在快速发展壮大、不断规范的同时,也存在私募机构良莠不齐、违规行为相对较多、风险事件多发、诚信水平差强人意、合规意识有待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和风险。这直接或者间接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此,证监会坚持“扶持与监管并举”的原则,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私募行业监管,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努力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规范机构业务行为 培育诚信文化

  私募基金投资者应是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投资者有积极性选择优秀基金管理人并约束其管理运作行为,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机构和私募基金不设前置审批,而是采取事后登记备案制度。同时,为确保私募基金专业化合规运作,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必要就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专营性和合规性、从业人员资质和基本展业保障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证监会指导基金业协会陆续出台《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制度,规范管理人登记和备案的流程,引导私募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诚信守法经营,提高运作透明度。对信息报送不及时、填报不准确等违反自律规则的机构采取自律措施;对于涉嫌非法集资、跑路等机构,进一步完善失联公示、黑名单、异常情况等声誉约束机制。通过提高私募基金运作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合法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引导行业重视声誉、维护声誉的观念,培育私募机构内在的守法依规动力。

  截至2016年11月底,已经登记私募机构1.76万家,备案基金4.45万只,认缴规模9.49万亿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促进合规运作

  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去年以来,证监会先后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现场检查工作指引(试行)》和《关于加强私募基金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努力构建起包括“机构自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个案检查”在内的立体式现场检查制度,并加快建立私募基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针对近年私募基金行业的风险事件突发、多发的情况,2016年,我会及派出机构进一步强化私募基金日常监管,通过信访投诉、现场检查、舆情监测等多种途径,逐步摸清辖区风险底数。

  同时,强化私募基金风险监测与预判,掌握辖区私募基金风险动态,关注重点机构运行情况,对涉及投诉举报、负面舆情的私募机构,及时摸清情况,抓早抓小,做好处理。此外,建立私募基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突发事件范围,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报告制度。

  强化执法 从严惩处违规行为

  证监会通过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从严惩处违规行为,倒逼市场机构树立合规意识。2016年,我会先后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全行业风险摸排整治工作,摸清行业风险底数;切实贯彻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原则,对存在问题的机构个人根据违规情形,分类处理。

  具体而言,今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对116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移送13家机构立案稽查,向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移送20条犯罪线索,移交271家机构失联情况由基金业协会依规处理,维护了市场秩序,净化了行业环境。同时,通过新闻发布会对专项检查中处理的73家私募机构全部进行点名通报,对行业形成震慑作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通过强化检查执法工作,有力促进了私募机构规范运作,有效查处了违法违规行为,监管系统对风险的主动发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大为提高,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监管部门应尽之责。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深入开展符合私募行业特点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多措并举,通过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私募机构、投资者、新闻媒体的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私募行业规范发展。

  深交所举办首期央企资本运作培训

  近日,深交所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举办资本运作专题培训暨“走进深交所”活动,兵器集团及其下属近30家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共计50余名资本运营负责人员参加培训,来自深交所、知名券商、国防科工局的专家为学员授课并互动交流。

  作为深交所首期央企资本运作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按需定制。在调研沟通基础上,根据兵器集团资本运作的整体情况及学员需求,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安排师资。二是内容充实。既有资本市场普适性监管的内容分享,也有军工国企特殊性要求的讲解介绍;既有最新监管动态的理论分析,也有资本市场常用工具应用的案例实务。三是形式丰富。除课堂专题教学外,本次培训还举办了军工企业资本运作专题研讨会,并参观了深交所博览中心、比亚迪展厅和汽车总装生产线等。为期两天的培训安排紧凑,学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提升了政策理论高度,拓展了资本运作操作思路,将进一步推动兵器集团的后续资本运营工作。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央企资本运作专题培训系列活动是深交所近期整合多方力量、对接服务重点央企集团的积极探索,也是资本市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后续,深交所拟与央企集团加强沟通,从联合开展专题培训入手,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国企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前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9.4%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实现利润总额7745.7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

  资本“抢食” 并购重组如火如荼

  1919宗交易撬动1.6万亿元盛宴,显示2016年并购重组仍较活跃。一方面,跨界并购、海外并购、国企改革、快递业集体上市、中概股回归等主题成为并购市场不同时期的关键词;另一方面,9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为《重组新规》),预计这一新规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产生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预计2017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仍将活跃,将更重视引导资本“脱虚入实”。针对跨行业并购、轻资产类行业及大股东关联资产注入的监管将更趋于严格。未来并购重组方式上,将更多采用产业并购基金形式,以及通过现金支付对价方式完成交易。行业方面,不少投资人看好环保、房地产和大健康等行业并购机会。

  产业并购仍将是主流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2016年总的市场并购重组交易达1919起,交易金额超1.6万亿元,交易数量和金额同比均下降20%以上。

  今年四季度,IPO发行提速对并购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国信证券投行事业部副总裁、并购业务总部总经理龙飞虎表示,预计明年IPO将保持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发行速度,这意味着不少企业有更多选择实现证券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体规模仍将有所下滑。

  尽管多位行业人士预计明年并购市场规模将继续下降,但在产业并购大逻辑推动下,大型并购有望出现。

  上海巨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公明认为,产业并购仍将是2017年并购主流。一般来说,产业并购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市公司本身主营业务在产业链上的横向或纵向上的并购重组;另一类是对于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产业进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实施这类产业并购重组的动因是因上市公司想在原主营业务基础上开辟第二主业,即所谓的“双轮驱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调整时期,不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传统产能过剩产业,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以产业整合为目标的并购重组将持续成为热点。

  投中研究院分析师付晓旭认为,根据投中CVSource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完成的交易中,单笔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所涉及的金额,占全年交易总额的25.62%,大额并购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这一数据变化显示,中国境内发起的并购资金集中度有所增加,同时并购交易的买方注意力也更集中于大型标的。

  此外,随着传统产业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预计2017年在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还将产生更多交易机会,客观上会带来大规模并购交易比重的上升。

  自2016年起,海外并购愈发活跃,其中不乏超百亿美元并购案例。瑞银亚洲并购部主管卢穗诚认为,虽近期人民币汇率呈贬值趋势,且中国外汇监管部门对资本大规模流出持审慎态度,但这并不会对中资跨境并购造成太大影响。推动海外并购的因素仍存,包括“一带一路”政策推动、充裕的资金供应、A股与海外市场的估值差距等,因此预计2017年是繁忙活跃的一年,不排除会出现100亿美元级别的单个并购案例。

  投中研究院认为,由于美股TMT等行业较低的市场估值,相比而言,形成美股相对于中国A股同类型资产的价值洼地。这样,中国买家可以以低于国内的价格购买到同等资产或股权,给跨境并购带来利益上的驱动。本土上市公司在跨境并购中也可获取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和股权,推动其自身产业升级和市场份额扩大。

  在选择并购标的方面,卢穗诚认为,今年海外跨境并购已出现向互联网、高科技、传媒等新经济领域转向的趋势,预计明年这一趋势将更显著。

  新规促并购方式生变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重组新规》的出台将使得2017年并购市场发生更深刻的质变。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已有2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未获重组委审核通过。其中,跨界并购、轻资产收购和大股东关联资产收购案例被否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案例。

  凤凰投资管理合伙人付小楠认为,在《重组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导向下,2017年并购市场将更趋于理性,会延续今年“脱虚入实”的倾向。

  有投行人士表示,尽管证监会表示并未停止对游戏、互联网金融、影视等热门跨界并购资产的并购审核,但从实际监管动向看,监管层严厉打压概念式、题材式重组的趋势明确。因此,越是热点题材行业实施重组,监管层越会对交易结构、收购重组标的的合规性、真实性、定价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避免将纯包装出来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

  并购重组与再融资的审核趋严也使得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模式发生变化。根据《重组新规》,100%现金支付(不构成借壳)的并购无需证监会审核,只需上市公司、股东和卖方达成一致。为了让并购尽快通过,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放弃定增发行选择100%现金收购资产。

  这一趋势在近期更加明显。据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包括富春通信、星期六、荣科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调整了重组方案,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更改为100%现金购买。

  其中,富春通信公告,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由“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调整为“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交易对价将全部以现金支付,不新增股份发行。同时取消募集配套资金。富春通信表示:“近期资本市场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公司股票已出现倒挂现象。为顺利推进该项目,加快重组进程,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星期六则选择终止原先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完成并购,并表示将以100%现金收购代替原方案。

  除调整方案的上市公司,近期也有国投安信等公司直接公告将以现金收购资产,以求资产收购事项尽快向前推进。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现金收购不涉及股权融资,对市场冲击较小,同时也不会摊薄大股东持股比例,因此在现阶段成为不少资金较充裕上市公司的首选收购方式。

  不过,现金收购对于上市公司资金构成的压力较大,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有足够财力支持现金收购。2016年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与以往上市公司+PE主要投资早中期项目不同,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投资项目中,不少项目已进入成熟期,孵化时间缩短,利润规模较稳定,有助于提升后续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成功率。因此,预计2017年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热情仍将高涨,并购基金也将成为上市公司完成并购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大传统行业受关注

  那么,2017年哪些行业将成为并购高发地呢?多位投行及企业人士表示,受监管趋严影响,2017年更看好围绕大健康、地产和环保等相对“重资产”行业并购机会。

  2016年,受“魏则西事件”影响,医疗及大健康领域并购陷入低潮。不过,进入年底,上市公司围绕着医疗资产的并购开始活跃。12月以来,已有爱尔眼科、常宝股份等多家公司宣布收购医疗等资产,行业热度回暖。

  赵公明认为,健康、医疗是市场刚性需求。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提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行业发展前景稳定,以及在并购时,大健康类资产并购审核风险相对较小,相关并购更易获得通过。因此,随着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大健康类资产仍将是并购的热门方向。

  地产领域的并购热实际已从今年开始。近年来,土地价格尤其是随着一二线城市水涨船高,“面粉贵过面包”已成为常态,中小房企和大型房企在资金成本和营销能力方面差距越来越大。上市房企中业绩分化剧烈,部分土地储备不足、融资能力不强的中小区域性房企业绩可持续性不足。部分上市公司股东谋求退出套现走人,而收购方则可通过收购一举获得被收购方的土地储备和项目等重要资产。今年以来,融创集团通过收购当地房地产公司和项目的模式在廊坊等地实现了战略进入,增加多个城市的土地和项目储备,公司营收和资产规模得以迅速增长。

  弘睿资本创始合伙人孙铭辰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不少开发商疯狂拿地,一级市场上地价和房价已到阶段性高点。随后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地后,不少中小型开发商甚至大型开发商面临流动性问题。部分资金紧张的开发商会选择合作或并购形式获得支持或寻求方式退出。因此,预计明年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会有不少地产领域并购行为,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资源会越来越集中。

  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环保行业累计完成并购57起,涉及金额近300亿元,包括跨域进入环保产业、调整战略布局、拓展细分领域、产业链深耕、海外并购等多种方式。来自上市公司、银行、PE等多种资本正在抢食环保并购这块蛋糕。

  某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环保行业仍处小而散的局面,尚未出现行业巨头。目前行业并购主要针对调整战略布局、产业链深耕、拓展细分领域。在环保领域各种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的“十三五”期间,行业内有望出现千亿元级别大型企业,预计2017年并购重组热潮将延续。从并购方向看,大概可以分为:平台化、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其中,平台化环保公司是项目对接的优先选择,因此目前不少企业都通过并购成为综合性、全阵容的环保服务供应商。

  也有投行人士指出,除前述三类资产,信息技术、新能源、大消费、军工、体育等资产也有望成为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关注的领域。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