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徐实:造出笔尖钢后,中国制造要向更高领域冲击

大众传播时间:2017-01-16 21:03:02

简介  中国制造业需要长期发力,攻克被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例如高性能芯片、商用大飞机、高端电气设备等等。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的重大意...

近日,一则“中国耗时五年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的新闻,使得“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的“总理之问”就此终结。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媒体还是标题党了,这次突破的是笔头的原材料笔尖钢。笔头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个微米,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进行如此高精度的加工精度,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这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但是媒体对此的集体兴奋实在让人有些不适应。中国每年出口的原子笔销售额在64亿美元左右,而进口日本的钢珠金额只有0.15亿美元。中国每出口一支笔,日本只能从中获得0.00039元人民币的利润,而中国人能够获得几分的毛利,粗略计算,一支笔中国人赚的毛利是日本的128倍。很明显,每一支笔的大头利润都让中国人拿走了。

再换个算法,中国年产380亿支笔,需要用12万元/吨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1】。换句话说,这个细分市场的容量一共只有1500万美元/年,与波音787-9客机高达2.65亿美元的单价比起来,只能算是毛毛雨【2】。而如此昂贵的波音789-9客机,国航在2010年一下就订购了15架【3】。

徐实:造出笔尖钢后,中国制造要向更高领域冲击

笔尖钢在工艺上有了新尝试,或许可以为其他材料制造提供思路

所以,虽然太原钢铁集团攻克了笔尖钢这个小阵地,但是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仍是形势复杂的战场。在广袤的战场上,中国制造业应该选择哪些领域重点出击呢?这倒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最为切实可行的思路,可以简要总结为相互关联的两点:

1. 打破发达国家对市场容量很大、或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的垄断。

2. 开创有自主思路的高技术产品,树立新的技术路线和行业标准。

之所以强调组织攻关市场容量很大的高技术产品,是因为高技术产品不见得都有很大的市场容量。要想强行进入一个容量不大的市场,除去诸多研发费用,还需要额外支付高昂的营销费用来挤掉传统品牌。例如,和雅马哈去抢夺电钢琴的市场就不是一个好主意。中国企业显然犯不着支付这么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他们的资源本可用于投入产出比更高、更有战略意义的领域。所以有些人真没必要哀叹“国产宠物GPS项圈不如进口货”、“中国制造不出高端电钢琴”——那是不必要的自卑,中国需要的是“大国重器”。

中国制造业需要长期发力,攻克被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例如高性能芯片、商用大飞机、高端电气设备等等。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使中国摆脱对外贸易中遭受的剥削,使更多财富留在中国或流入中国,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通过出口牛仔裤、塑料玩具之类的低端工业品来换取外汇,用来购买商用大飞机等高技术产品。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的价格远高于价值,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就形成了剥削,使得中国劳动者无法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

在庸俗经济学家看来,国际贸易中的价格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然形成的,没什么不合理。庸俗经济学家之所以只谈价格而不谈价值,恰恰是想回避和掩饰贸易中存在的剥削。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试图用商品外在价格来否定内在价值,属于典型的庸俗经济学思路——它的错误在于假定价格都是在公平自愿的格局下形成的;而实际价格往往是人们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形成的,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商品的属性。

买卖双方两厢情愿的“原生态自由市场”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成立,比如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存在以下特点:

买家卖家很多,不存在垄断和大宗交易,个别买家和卖家的意志和行为不会对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

菜贩如果到傍晚还无法顺利出手蔬菜,蔬菜就会因为新鲜程度降低而贬值。

主妇如果到傍晚还没有买到菜,次日的餐桌上就会少些东西。

买卖双方的实际地位和约束条件大致对等,所以成交价格符合价值规律。

而高技术产品的市场从来就不是什么“原生态自由市场”——卖方通过技术垄断控制了供给,而存在刚性需求的买方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价格往往是在卖方胁迫之下形成的。武器装备和医疗器械这两个领域就属于典型的例子。

武器装备对一国军事实力的影响巨大。这方面要是出了问题,轻则丧权辱国,重则血流成河。所以诸多国家对此不敢懈怠。然而,世界上的高端武器装备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定价可谓“随心所欲”。

法国达索公司2012年在印度举办的竞标活动中击败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获得向印度出口126架“阵风”战斗机的机会。当时,印度要求全部126架中的18架由法国生产,其余108架由法国转让技术,由印度企业生产。然而,在随后的“独家谈判”中,达索公司不仅拒绝保证实现“生产本土化”,而且将“阵风”战斗机的单价从6500万美元大幅提高到1.2亿美元【4】。自己造不出来,就只有听任“洋大人”漫天要价。

徐实:造出笔尖钢后,中国制造要向更高领域冲击

心脏支架曾经的暴利,恰恰诠释了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的意义所在

医疗器械背后也是刚性需求,心肌梗塞病人敢不上心脏支架吗?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敢不换人工髋关节吗?如若不然,非死即残。

2000年前后,进口的心脏支架垄断国内市场,单价高达7-8万元;2005年前后,国产心脏支架刚一上市,进口产品立刻主动降价一半;时至今日,国产心脏支架的价格多说一万元出头,而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只有2万多元。打破技术垄断的经济意义一目了然——2015年中国心脏支架的用量已突破60万,近年来病人省下的何止百亿元?外企如此爽快地主动降价,恰恰证明医疗器械的价格曾经包含远高于价值的暴利。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