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9日刊文说,伦敦奥运会赛场内外,有很多的“中国元素”。奥运场上最突出最强劲最无可厚非的“中国元素”,不是中国的广告,不是中国的烟花,不是中国的故事,而是金牌和奖牌的争夺。运动场不相信口号,不相信情绪,只相信实力。
文章摘编如下:
伦敦奥运会赛场内外,有心人可发现了很多的“中国元素”。
先是有人发现,在伦敦街头的四百辆双层巴士上,都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并以中英两种文字标明:“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中国企业投放的一份公益广告,但很多中国人与奥运的故事,确实让英国人感动。譬如,有两个加起来已经125岁的中国“背包客”,几年中走过了46个国家。还有57岁的中国人陈冠明,为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花费两年时间,骑人力三轮车穿越6万多公里,从北京骑到伦敦。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在报道中惊呼:“这简直就是火星落在了后花园,太不可思议了!”说他这一壮举,堪与马可。波罗相比。
还有一条消息,说伦敦奥运会所需要的烟花,都是由中国运过去的,其中湖南浏阳烟花占了四分之三。为此浏阳的烟花商兴奋地说:“世界烟花在中国,中国烟花在浏阳。”中国烟花的传奇,无疑将在伦敦续写。
但伦敦的奥运会,毕竟不同于北京的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后,当晚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的主持人就坦言,这一场开幕式,融入了太多的“英国元素”。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一场晚会”,那么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一场戏剧”。因为它不仅是欢歌热舞,而是在讲述英国的历史。其中有很多的细节,都让人非常震撼。譬如伊丽莎白女王替身从飞机上跳下的出场方式,令全场惊叹不已。还有点火方式,由7个青年点燃了象征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铜花瓣,然后汇成一个巨大的主火炬。设计者海瑟威克透露,他的这个创意,“没有一个人想到,没有一个人猜中”,直到火炬升起之后,亿万观众才恍然大悟。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在前进,奥运在发展,无论经济还是体育,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高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称赞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北京的奥运会,确有很多“无与伦比”之处,但这只是“中国特色”。此后其它各国的奥运会,肯定还会玩出很多新花样。
奥运场上最突出最强劲最无可厚非的“中国元素”,不是中国的广告,不是中国的烟花,不是中国的故事,而是金牌和奖牌的争夺。伦敦奥运会的第一天,我看了一场48公斤级女子举重比赛。十几个国家的选手,依次登场抓举。有的举起了75公斤,有的举起了80公斤,还有的举起了87公斤。直到没人再举了,中国选手王明娟才登场,她开把就是88公斤,接着又举起91公斤。最终以总成绩205公斤夺冠,令所有外国选手都目瞪口呆。运动场就是这样,不相信口号,不相信情绪,只相信实力。(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