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中国方案”

大众传播时间:2016-06-02 17:26:26

简介  在日前开幕的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各国的优秀设计师们通过各自的作品向世人阐释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此次参展的中国国家馆以“平民设计,...

新华社意大利威尼斯5月30日专电(记者宋建)在日前开幕的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各国的优秀设计师们通过各自的作品向世人阐释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设计师的解决方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本届双年展由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韦纳出任总策展人。中国国家馆参展建筑师、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竞翔表示,策展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其立场会有别于传统欧美策展人占主导的情形,尤其会涵盖一系列很平民化的主题,如“可负担得起”、“改变”等,展览会更加直面建筑所承载的社会性问题,包括一些资本和管理方不愿去触碰的现实。

朱竞翔参展作品“斗室”是采用格子为基本单元形状组建的木制房屋,格子组件有高低凹凸,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拼插形式构建多种功能的空间。他介绍说:“我们的设计一开始是为幼教提供的,但使用之后发现有更多可能性,如茶室、展会、办公和居所。我们团队就如同在做操作系统,之后如何使用、开发成应用程序,存在诸多可能性。”

亮相本届双年展的中国城市馆以“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为主题,讨论建筑的未来,展示了10多家建筑事务所对未来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包括《自行车宅》《微园林》《自在之家》《树屋》《回宅》《呼吸宅》《重叠共居》等12组创新提案。《自行车宅》是一种多层集合住宅,可以将车骑进家里,使自行车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也回归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

参与主持这一项目的国际著名建筑师、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教授说:“现在社会普遍面临的交通、污染和健康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和汽车使用有关。《自行车宅》方案希望提供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塑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他还提示,人们对居住的认识不要被当前的房地产业所限,事关人们居住方式的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设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此次参展的中国国家馆以“平民设计,日用即道”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设计师从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诠释。无用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马可将当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服装艺术作品《无用之土地》再次呈现在欧洲的设计舞台上。

在马可看来,服装和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共性在于都是为人的生活服务,服装是离人身体最近的一层“软建筑”,居住空间则是一个更大的建筑,虽然它们使用的材质不同,但对人的内心状态和生命品质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马可非常认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方案的价值取向。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真正的传统文化不一定是在博物馆或古籍经典文献里,传统文化基因往往蕴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其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态度中。”

她认为:“人类现在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索取过多,回馈太少,对大自然亿万年来循环往复的链条造成破坏。如果我们不能同大自然和谐共处,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遭遇非常严重的挑战。”

责编:海闻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