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涵亮4.10宏观黄金原油现在该怎么展现
回顾去年狂飙的商品行情,除去15年末库存去无可去的企稳,最具有宏观指标意义的,当属2016年1月权威人士的七问供给侧改革:与2015年5月权威人士五问经济改革时强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其必然性,不必惊慌失措,政策要稳字当头”不同,16年新年权威人士定调“供给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要抓”,结合彼时刚过去的中央工作会议里“稳增长”目标地位的提升,显然,经历了2015年全年反腐、财政43号文和需求控制之后,2016年中央决定刺激经济了。
需求扩张在整个宏观逻辑链条里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需求扩张,仅是供给收缩就能带来牛市,那么考虑到发改委今年仍在收缩供给,且房地产市场仍热,今年最佳交易怎么也轮不到“做空商品”这一条。
所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政府准备进行需求刺激政策,它最有可能干什么,或者最有可能通过什么表现出来——2016年房地产的表现可圈可点,但那不是政府能够直接发力的地方,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就是城投公司在2016年的表现情况。
按照我们的逻辑,2015年中央的定调为“下跌必然,不必惊慌”,那么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自然就弱,所以城投公司的营业收入自然也应该低增长或负增长;而2016年中央的定调若真的是“供给需求两手都要抓”,且真的实施了需求刺激政策,那么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肯定是雨后春笋,反映在城投公司的财报里,自然就是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了。
因此,我们选择了在银行间及交易所上市发行债券、且公布了2016年中报的1210家城投公司,以及公布了2016年三季报的501家城投公司,并统计了他们2013年至2016年营业收入的情况——这些城投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或间接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刺激的影响。
先说半年报,2015年营业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678家,负增长的公司有532家,到了2016年,正增长的公司达到了752家,而负增长的公司缩小为458家;同样,2015-2016年公司从正增长变为负增长的公司仅为266家,对比公司从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的公司则达到340家,一直保持正增长的公司达到了412家,而一直保持负增长的公司为192家。
三季报也是如此:501家公司中,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的公司有102家,而由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的公司有127家,一直保持正增长的公司有200家,一直保持负增长的公司有72家。
仅从以上数据上说,政府财政刺激的力度确实加大了——别急,还有呢:综合1210家城投公司的半年报,可以轻易的发现,城投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在2015年微增了3.66%,但在2016年却剧增了15.19%;三季报也是如此,501家城投公司的三季报显示,平均营业收入在2014年剧增了12.23%,在2015年沉寂到了3.70%,而2016年又爆发式增长到了13.14%。
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我们拿产业债的数据作为对照组:拿半年报来说,1537家产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14年增长6.6%,2015年就收缩了4.14%,而2016年仅微增0.68%——虽然共同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显然拥有地方政府这一金字招牌的城投公司表现要比产业公司好多了。
中国商品的价格走势,同房价相比,在房价上涨时,其与房价的相关性并不大,而当房价下跌时,商品价格与房价的相关性就变得极大——说人话,就是商品价格对房价,是跟跌不跟涨的,对房价做多的人而言,做空商品是极为有效的对冲手段。
(笔/者熊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