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大曾专栏,在央视网公益频道上线,中国记协孙楠摄
大公网7月6日讯(记者谭笑)“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去年起在京启动,通过追忆“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重温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一年间,小方的事迹已在全国十所院校宣传,鼓舞新闻学子。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方大曾事迹的研究者冯雪松向大公报透露,他计划在明年7月左右,将小方事迹带进20所高校,其中包括港澳台院校。
冯雪松带着小方的故事,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厦门大学、汕头大学、河北大学等十所院校。通过讲座、展演、交流会的形式,讲述家国情怀,重现抗战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危亡的历史。
冯雪松介绍,当前有近40所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冯雪松表示,他将兼顾港澳台院校,将小方事迹带到更多的学校中。同时,他透露,受范长江之子范苏苏之邀,方大曾校园行最后一站定为明年七月左右在内江收官。中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说,范长江与方大曾曾为战友,二人在内江相遇,将是新闻史上的一段佳话。
小方是中国新闻史学高峰
方汉奇曾表示,方大曾与著名报人范长江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一个长于摄影、一个长于文字”,二人齐名与中国新闻史。冯雪松说,方汉奇先生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是将小方事迹带入学校,让更多新闻学子了解方大曾的动力。
冯雪松介绍,前不久,有近30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在参与完方大曾及抗战报人学术研讨会后,前往保定参观方大曾纪念室。在参观后,他们每个人都写了下感言,有些人还将感言发给了冯雪松。内容都是关于小方的职业精神和理想,也有反思今天的记者该如何担起责任、传递正能量。
“这就是小方精神的意义,要让这个精神传承下去!”冯雪松说。
冯雪松表示,校园行引起了新闻教育者的关注,当前,不少高校将方大曾事迹引入教学实践中。冯雪松说,只要老师们有要求,他会提供照片、视频、纪录片,让新闻学子更深入的了解方大曾的故事。
冯雪松对大公报说,私下里,他和不少新闻学生成为了好朋友。不少新闻学生往往陷入迷茫,不少人不知如何在当下的时代中坚持新闻理想。“通过了解方大曾的事迹,他们明白,即便在民族危难之际,报人可以奋不顾身,更何况在和平时代,新闻人更要坚持理想,挺身而出。”冯雪松说。
曾有年轻的新闻学生对冯雪松说,小方是他们的“男神”。冯雪松笑笑说,小方不仅“颜值高”,他高超的新闻职业素质、崇高的职业素养、对新闻的执着和新闻理想的追求,都说明他是为新闻事业而存在。
“小方做人做事的方式能给给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希望他的故事能够在新闻学子中引发正能量,让全社会都认识这个年轻人和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做出的努力。”
背景资料:
笔名“小方”的方大曾被公认为是中国抗战“第一照”的作者和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在北平陷落后,他作为大公报战地记者,多次孤身一人前往前线拍摄大量正面战场的珍贵照片,传递出大量有价值的独家新闻报道。1937年9月18日,方大曾从河北蠡县发出《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一文后失踪,年仅25岁。
1999年,时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冯雪松在史料中发掘出方大曾的事迹,经历十五余载,冯雪松先后多次沿着方大曾通讯报道中提及的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蠡县的最后路线寻访拍摄,纪录片《寻找方大曾》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并著成《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
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2015年7月7日,在冯雪松的推动下,方大曾纪念室在保定市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