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综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本”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08 10:00:17

简介  【摘要】 图为被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景象。中新网贵阳7月7日电 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本”...

【摘要】 图为被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景象。中新网贵阳7月7日电 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本”

图为被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景象。张伟摄

中新网贵阳7月7日电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本”记者 张伟7月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贵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表示,贵州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山川秀丽、环境优美,但生态又脆弱若遭破坏而难以恢复;贵州资源丰富但又属于后开发地区而欠开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这一系列的“矛盾”让贵州上下颇为纠结。刘远坤总结称,贵州当前主要有“四大矛盾”即生态文明建设与调减贵州省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矛盾,脱贫攻坚当中,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规模、路径和投资方面的矛盾,发展与占用林地的矛盾,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在贵州普通民众心中,“矛盾”同样尖锐。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41岁农民郭中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昔日只能靠山中的几亩薄田度日,一年到头只能存下千余块钱。“土地贫瘠,越种越穷。”让郭中德心中十分纠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贵州真实存在的写照。“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不乏生存环境差、人地矛盾突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地方。为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贫困民众的生存问题,贵州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130万贫困人口实施自然村寨整体搬迁。贵州省赤水市生态移民办副主任涂世刚告诉记者,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是整体搬迁,既消减了农民故土难离的情绪,又实现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再利用。”在赤水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杨梅山安置点,一栋栋造型美观的“小洋楼”建在公路边上。小区里运动场、健身器材、绿化带一应俱全。70岁的王宗伦指着“小洋楼”告诉记者:“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好!非常好!”贵州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铺相成,以贵州湄潭田家沟为例,昔日的农业乡村通过开发形成“山上茶园翠绿,山下田园飘香、黔北民居连片、亮丽现代农庄”的景象,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贵州既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又是扶贫开发主战场。“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方向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刘远坤表示,贵州将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守住速度、收入、脱贫、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守住天上、山上、地里、水里四条生态底线。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居中国前三位,年均增长12.5%;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4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刘远坤说,贵州把生态优势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通过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完)

综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本”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