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6:中俄新闻教育与传媒发展”暨“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俄35所高校在北京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国网 张艳玲摄
中国网7月10日讯(记者张艳玲)7月9日,为巩固和加深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成果,深入两国人民友谊,中俄35所高校在北京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并公布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北京宣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致欢迎词并主持会议。中国网 张艳玲摄
当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6:中俄新闻教育与传媒发展”暨“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15周年,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的成立为双方合作开辟新领域带来新活力。他希望联盟能站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加强中俄人民友谊的战略高度,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增进联盟内学生学者交流,瞄准两国发展合作需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希望联盟高校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共同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不断作出新贡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说,中俄同为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俄声音,了解中俄态度,中俄媒体交流年恰好为两国媒体提供增强互信,扩大交流的良好平台。“这将有助于两国媒体打造利益共同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继续营造中俄两国各自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有利舆论环境,强化两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孔诺夫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孔诺夫指出,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伟大邻国,两国领导人高密度接触是俄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熟的表现,人文交流是双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俄合作社会基础。他说,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便于加强媒体联系,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升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和中国媒体对俄罗斯的报道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表示,媒体是反映时代变化最敏感神经,是促进人文交流、民间沟通最有效的桥梁,也是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重要力量。媒体界人士需不断交流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中,两国媒体担负传播信息、答疑解惑、沟通交流重要责任。两国媒体共同倡导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两国人民充分理解对开拓欧亚大陆新增长空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刻意义,推动建立两国利益相融的利益共同体,中俄友谊星火相传。
他希望这次会议推进两国学界达成广泛共识,确立中俄高校在学生联合培养、高端新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互访等方面长期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说,联盟主旨在于促进新闻教育协同创新,在新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彼此增益,造就更多有效文化交流使者。他期待联盟在培养专业文化交流使者、协同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举办高规格会议等有积极作为,开创新局面。他提议联盟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高端交流项目,在两国媒体发展和文化传播领域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副校长古谢依诺娃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主任瓦尔丹诺娃说,中俄两国高校应利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相应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新闻教育方面展开合作,在媒体编辑之间交流,拉近两国人民情感,推动两国友谊和相互尊敬。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期待联盟能促进中俄两国新闻业和传播业发展在理念、内容、形式、机制体制、技术人才等方面创新,使其成为中俄两国交流教育思想、交换课程体系及联合培养国际化传媒人才平台。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致辞。中国网 张艳玲摄
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中俄35所高校。联盟将互尊、互信、互建、合作共赢,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做出应有贡献。
7月9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6:中俄新闻教育与传媒发展”暨“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联盟将推动中俄新闻学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培训,学术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在新闻业务,骨干培训,新闻传播,业务创新,传媒科技信息分享等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联盟将打造中俄新闻传播精英人才培训基地、中俄新闻传播学术交流平台、中俄传媒发展和文化交流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