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二次元经济”迎井喷 本土原创如何由大变强?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10 21:09:11

简介  《魔兽》制片人:一哄而起是弯路 从去年的“大圣归来”,到今年的“大鱼海棠”,吸引了成千上万动漫迷为国产“二次元”崛起点赞。...

  新华网上海7月9日新媒体专电 题:“二次元经济”井喷 本土原创如何由大变强?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许晓青 高少华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摘得华表奖;承载观众多年期待的《大鱼海棠》公映;喜羊羊、葫芦兄弟相继推出新版;《那年那兔那些事》火了,将推出更多“那兔”产品……

  分析机构预测,由动画、漫画、游戏、音乐、衍生品等组成全产业链的中国“二次元经济”,2016年将迎来井喷,年内中国“泛二次元用户”或将达2亿人,千亿级规模消费市场有待开发。但二次元的“粉丝”们不禁追问,在大量中高端海外作品“围城”的局面下,本土原创如何才能做强?

  “二次元经济”规模究竟有多大?贴吧、B站回应:规模“亿”计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现象级观影热潮,被称为“二次元”的完胜。紧接着又有《秦时明月》《滚蛋吧!肿瘤君》《琅琊榜》等,激发青少年群体通过业余时间与动画、漫画、影视互动,并参与现场角色扮演、在线配音、电子音乐原创等。粉丝期待十二年之久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上映更是被称为“二次元”的一大盛事。

  “二次元”究竟是什么?日前在上海开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主办方给出解释:该词最早诞生在日本,早期指“二维空间”、“二维世界”的平面漫画作品,与“三次元”所指的三维真实世界相对应。后来泛指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作品中的虚拟内容,在海外一些国家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涉及视频播放、演艺经济、“粉丝经济”、旅游线路和衍生产品开发等。

  那么“二次元经济”规模究竟又有多大呢?百度贴吧、哔哩哔哩网站等国内最大的几家“二次元”文化社交平台认为其规模可以“亿”计算。

  来自百度的大数据分析显示,百度贴吧目前总注册量达15亿(含一人多次注册),月活跃用户3亿,其中有七成自称“动漫迷”。整个百度平台目前已拥有的动漫类贴吧也数量惊人,约为85000个,“90后”“00后”是贴吧绝对主力。

  另一项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5年,“二次元”文化社交平台“哔哩哔哩网站”在上海地区举办的大型现场活动中,规模从最初一天3000人,上升至全天约3万人同场。这个被网友昵称为“B站”的平台,近年来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平台之一。

  比照淘宝、QQ、百度等网络平台,更为年轻的B站,目前主要聚集25岁以下用户,“90后”和“00后”约占75%,且该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中既有集中生活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年轻人,也有二三线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的新用户等。

  艾瑞咨询、易观智库的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二次元”人群中的活跃核心用户已达5000万人,2016年广义上的潜在消费者有望超过2亿人,主要集中于10岁-25岁之间,也包括每天使用微信发送表情包的中年以上人群。

  是原创崛起,还是行业“虚火”?《魔兽》制片人:一哄而起是弯路

  从去年的“大圣归来”,到今年的“大鱼海棠”,吸引了成千上万动漫迷为国产“二次元”崛起点赞。

  但也有一些网友冷静分析:要承认“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里,都能看到日本动画的套路和画风,本土原创还有不足。针对《大鱼海棠》的创作,网友“slothChisle”留言,“画风太像,看预告片的时候,直接以为是宫崎骏出品”,网友“我是MrLonely”分析,并非完全国产,还有韩国外包。

  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举行期间,海外厂商与国产厂商遭遇的“热”与“冷”依然比较明显。分析机构也对本土“二次元经济”的原创核心竞争力表示担忧。

  易观智库《中国二次元产业专题研究报告》分析,当前中国国内对“二次元”文化的接受度逐步提升,尽管内容消费者保持稳定增长,但消费品规模增长速度却未能跟上消费者需求度的提升速度,这意味着相当程度上仍要依赖进口。

  随着日本早期开发的《美少女战士》《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相继以音乐剧、实体展等形式进入中国,《魔兽》电影实现全球同步上映,中国的“二次元”衍生领域消费仍未摆脱“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现状。

  “不得不承认,今年《魔兽》电影席卷国内票房,都让我们看到了欧美“二次元”经济向外扩张的活力,‘IP热’(指网络版权改编热)本身唤起了动漫、游戏产业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难掩本土原创的一些‘虚火’。”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宣传总监张炜分析。

  从游戏《魔兽世界》到电影《魔兽》中间跨度长达20余年。但《魔兽》5天冲破10亿元票房的现象,也引发国内相关同行的“冲动”。一些公司宣布,将迅速进军游戏改编电影的“二次元影游联动”行列。

  《魔兽》制片人加特纳前不久给中国同行“泼了冷水”。他坦言,对于行业内“一哄而上”的现象,固然可以规避风险、帮助回笼资金,但这确实也是“好莱坞走过的一条弯路”。他提醒,“同质化的工作,只会让你失去观众,也会失去市场。”

  分析机构认为,当前中国针对“二次元”的内容消费品还过于单一,细分市场发育不全,同时不排除打着“二次元”幌子,推出拙劣产品、低价倾销等,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尚待完善。

  “二次元”如何自强?受众和专业人士:期待原创正能量崛起

  那么,本土原创的“二次元”内容生产如何才能从大到强?“二次元”受众和业内人士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上意外走红,单集放量超80万次播,一度被顶到弹幕排行前列,被称作“本土原创纪实作品在二次元世界的一次完美逆袭”。

  进入7月,新华社《红色气质》微电影、“那兔”爱国主题连载等也在B站上播放收获大量浏览及弹幕留言。众多“90后”纷纷留言:“泪目”“我自豪”“好有气质”。

  业内人士分析,一批富含正能量的优秀动漫,以及影视与动漫交融的“高概念”作品正在受到“二次元”人群追捧,将形成更加深层次的文化互动。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王雷认为,本土原创“二次元”内容的崛起,也要遵循一些国际通行的创作规律,比如在原始的传播模式和情感内核上打动人心,其次与当代观众有精神的共鸣、与当代文化产生关联,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内容生产者而言,这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我希望大家还是可以踏踏实实打造自己的作品。”从事“二次元”内容研发的上海左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于新在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说,“很多动画公司确实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排除一些公司以圈钱为目的。但泡沫总会有破的那一天。”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