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1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36届世界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上,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颇受重视。这是全球首个对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害要素进行系统性归纳观测的科学卫星方案。
水循环是指,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进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断运动,构成全球规模的海陆间循环,而且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的进程。
我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讨所研讨员、遥感科学国家要点实验室主任施建成说,水循环特征改变已直接影响人类日子,现在在我国南方暴虐的水灾“即是水循环特征在区域发生改变的典型事例”。进步对水循环特征的知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疑问。
我国科学家提出“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方案使用对水要素灵敏的三个传感器,对土壤湿度、雪水当量、地表冻融、海水盐度、海面蒸散与降水等水循环要害要素的时空散布进行同步观测,以期得到史无前例的观测精度。这一方案得到我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要点支撑。
施建成说,经过领先传感器的规划和集成,卫星将完成全球最强的观测才能,还将改善水循环进程的历史数据和有关模型,提高预告才能,继而经过预告模型来提醒研讨和气候改变的相互作用。
施建成向记者介绍了卫星的有关发展。“已完成了主被迫协同反演和有效载荷要害技术的攻关和实验验证,布景类型研发经过检验。”他说,现在进入工程辩论期间,待辩论经过,即可开端工程研发。他们力求在2019—2020年时发射卫星。
来自美国、欧洲的科学家们与中方达成了协作协议。施建成说,“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方案施行后,将以此为中心建议世界水循环卫星星座,与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方案等联合起来,更全部地观测全球不一样区域的水循环时空散布特征及改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