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起底南海仲裁庭的“从头到尾”
由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12日公布所谓裁决结果,即被中方斥为“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梳理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来龙去脉,会发现中方以“政治闹剧”斥之并不为过。
绝非国际法庭
13日,联合国在其官方微博发文,强调位于荷兰海牙和平宫内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而和平宫另一“租客”常设仲裁法院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
12日南海仲裁案公布所谓裁决结果后,鉴于裁决是在荷兰海牙作出,南海仲裁庭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隶属国际法院的“国际法庭”。事实上,正如联合国在文中澄清,南海仲裁庭与国际法院毫无干系。
南海仲裁庭与常设仲裁法院也关系不大。创立于1899年的常设仲裁法院虽有“法院”二字,却不是真正的常设法院,而是一个为解决争议提供服务的国际组织,目前有包括中国等在内的100多个成员国。
2013年1月,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南海争议提起仲裁,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决定接受菲方请求。当年6月,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由5名人员组成的南海仲裁庭成立,其后选定常设仲裁法院作为案件的书记处。
中国副外长刘振民13日在发布会上介绍,常设仲裁法院为南海仲裁案提供了秘书服务,仲裁庭在庭审时使用了常设仲裁法院的大厅,两者关系“仅此而已”。显而易见,南海仲裁庭与国际法院毫无关系,常设仲裁法院仅为仲裁提供了行政服务,南海仲裁庭绝非国际法庭。
“反转”的专家
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结果显示,5名参与仲裁的人员分别来自加纳、法国、波兰、荷兰和德国,当年接受菲方仲裁请求的柳井俊二并不在册。但事实上,曾任日本驻美大使的柳井俊二在仲裁案中“举足轻重”。
资深海洋法专家、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黄硕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中方坚持不接受、不参与南海仲裁案,最终菲律宾自己指定了1名仲裁员,柳井俊二指定了其他4名仲裁员。而柳井俊二作为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为安倍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专家完全是根据他的好恶和喜好来指定的。”
黄硕琳指出,参与仲裁的5人虽然包括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或前法官,但其中4人来自欧洲,另一名加纳籍法官也长居欧洲,他们对南海的实际情况和亚洲复杂的地缘政治并不了解。更严重的是,12日公布的所谓裁决结果竟然与这些专家原来持有的观点发生“反转”。
“有些专家原来明明认为南海有10多个天然岛都可以认定为岛屿,仲裁时却对这些岛屿一概否认,让人非常惊讶,表明所谓裁决结果的公正性成疑。”黄硕琳说。
他又指,与联合国承担国际法院的仲裁费用不同,南海仲裁案的费用要由当事双方承担。在中方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菲律宾出了双份钱”。“这些人拿着菲律宾的钱来仲裁,与最后一边倒、罔顾事实的所谓裁决结果有很大关系”。
“只是5个人的意见”
中方强调,充满争议和不公的南海仲裁庭代表不了国际法,也代表不了国际法治和国际正义,所谓裁决结果“不可能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在黄硕琳看来,所谓裁决结果确实“只是5个人的意见”。试想,这样一个临时拼凑而又疑点重重的草台班子,其代表性何在?其权威性何在?其公信力何在?
仲裁案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给国际法治留下了违反法律、破坏规则、影响恶劣的典型反面判例,将南海问题带入了一个加剧紧张对抗的危险境地。黄硕琳指出,南海仲裁庭无视中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已就海洋划界争议作出排除性声明,并且中菲就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议达成过协议,反而将南海仲裁强加于中方,“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了非常坏的先例”。
黄硕琳强调,所谓裁决结果恶意规避中方诉求,完全偏袒菲律宾,只会将南海局势搅乱,无益于中菲解决争议,因此“这5个人的意见代表不了国际社会,只能是不具备法律效力、是非不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