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李岩)由金马新晋导演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今日公映。这部电影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大国际影展上亮相后,斩获包括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费比西影评人奖、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6年年度青年导演奖等。
《路边野餐》此前亮相上海电影节、在全国多个城市路演、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小范围的放映收获好评如潮。在豆瓣、微博,看过电影的观众无不给出了热情洋溢的评价。一部艺术电影,它吸引人心之处究竟在哪?
看点一:1989年的导演技惊四座 被指神似侯孝贤
在《路边野餐》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毕赣,毕竟,《路边野餐》是他第一部导演长片。毕赣出生于1989年,贵州凯里人。《路边野餐》是他的首部长片处女作,此前他声名不彰,尽管已经凭借《老虎》、《金刚经》在独立电影界小有名气。
一个89年出生的导演,一群素人演员,拍摄前期只凑了20万经费打造了这部“神似侯孝贤”的《路边野餐》。毕赣将诗歌、音乐与故事达到了奇妙的结合。
“路边野餐”取自塔可夫斯基《潜行者》的原著科幻小说《路边野餐》;电影中“荡麦”的地名是虚构的。电影从开场便是导演所营造的儿时记忆里的贵州凯里,镜头下是南方山路边弥漫的湿气以及刚烧开的水蒸腾起的雾气,烟、薄暮、昏暗闪烁的光,为观众打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意境。
看点二:42分钟长镜头不可思议 内涵全揭秘
42分钟长镜头堪称全片的灵魂所在。这个长镜头横穿梦境与现实,由水底直达陆地,自由流畅,技惊四座。对于这段长镜头的拍摄,毕赣笑言就是“土法炼钢”,“其实是有三个摄影师,三个人交替一下,所以完成的不是很好,有很多瑕疵和故障。”
至于为什么要用到长镜头?毕赣表示:“因为我觉得时间就像一只隐形的鸟一样,但我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也能看到它呢,我就需要用一个笼子把它关在里边,这个笼子就是长镜头的段落。”
这个长镜头获得了业内极高的评价。法国真实电影节艺术总监玛利·博赛提认为影片以不可思议的长镜头形式,创造了独特的电影空间。法国影评人玛利·乔凡娜则称赞这将是一个“著名”的长镜头,不仅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技术实现,更因为它充满了意涵。
看点三:素人演员表演浑然天成 诗歌台词感人肺腑
《路边野餐》电影全程使用方言拍摄,导演表示:“我是贵州人,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此前曝光的2分零三秒预告片里,用方言朗诵的旁白诗歌格外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毕赣是一位年轻的导演,但在对演员的启发和扬长避短上,在调度、时空关系以及声音的处理上都十分纯熟。男主角陈永忠是导演的小姑夫,此前他出演过毕赣的短篇作品。演员谢理循拍电影前,在贵阳一个服装批发市场做服装批发,余世学是个北漂,唯一科班出身的女主角郭月,此前总是想着当一个摇滚歌手。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有点“草台班子”的组合,却在导演的聚合之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毕赣认为,自己对演员的表演、声音的处理都非常满意,尽管“这部电影里有不少瑕疵,但有些事是钱可以解决的。总体上,美学方面和我想要的诉求都能满足我。”
看点四:电影考验观众美学功底 烧脑剧情挑战极限
导演有才华!但影片难理解!很烧脑!这也是一些观众在看过《路边野餐》后的评价。其实,就算男一号陈永忠都说过:“当时真不知道拍了什么,只是知道自己在演一个蹩脚诗人。在瑞士上映后,我才有点明白那种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感觉。”
《路边野餐》的故事不是线性的,有三辈人生命体验的交替。它是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讲述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种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穿梭的体验如同一段奇妙的旅程,或许每个观众在观影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
据悉,《路边野餐》今起正式公映。仅上映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