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青岛市将通过构建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机制、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等措施,使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优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首次提出“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的发展目标。
《意见》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市级以上高校院所突破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突破10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
根据《意见》,青岛市将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着力推进高端资源集聚、高端服务提升、高端产业培育和高效体制改革。据市科技局局长姜波介绍,《意见》主要体现了“放权”、“提效”、“碰硬”三大特点,着力为人才松绑,为高校院所赋权,同时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务效能及全社会的创新协同放大效能,并迎难而上,着力解决院所派驻人员“五险一金”缴纳、人才自主招聘、外籍专家“市民待遇”等多年难以破解甚至不愿触碰的问题。
据了解,此次青岛市出台的《意见》对于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其中,对青岛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评审认定,将给予团队1000万—1亿元综合资助;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可选择500万元生活补贴或200平方米左右免租金最长10年住房等规定,已经跻身全国各省市扶持创新政策的“第一方阵”。 (记者 王娉)
顶尖人才可选500万补贴或住房,外籍高层次人才可领“绿卡”
为了加大对“顶尖人才”的培育力度,《意见》提出,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可选择500万元生活补贴或200平方米左右免租金最长10年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青全职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的,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同时,对新当选“顶尖人才”的培养单位给予一定奖励;对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每年按用人单位实际给付计缴所得税的劳动报酬给予一定配套资助。
在人才团队引进方面,按照“领军”“杰出”“顶尖”三个层次,给予团队带头人100—500万元生活补贴。对青岛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评审认定,给予团队最低1000万、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支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业绩突出的根据实际需求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深圳提出对顶尖人才给予600万补助、对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因此青岛市的扶持政策在全国具有绝对的吸引力。
此外,青岛市还将实行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对符合青岛市需求的非本市户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青工作、创业时间超过6个月,可申领人才“绿卡”,并凭借“绿卡”在职称评聘、科研资助、医疗社保、住房、子女入学、居留和出入境等方面享受本地人才政策。
顶尖人才包含四类
本办法所称顶尖人才是指:诺贝尔奖 ( 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 、格拉芙奖、沃尔夫奖、泰勒奖、菲尔兹奖、维特勒森奖、拉斯克奖、图灵奖等国际性重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瑞典、荷兰、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等国家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含外籍院士) 等四大类人才。
企业成为“独角兽”,可获最高500万补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青岛市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领军企业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对成长为“独角兽”的以及入选国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的企业,将给予100—500万元贷款贴息等补助。
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同时,青岛市还要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培育高成长性“瞪羚”企业,对入选企业给予50—200万元贷款贴息等补助。
政府将制定创新产品认定办法和目录,在公共资源交易中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行创新产品(服务)政府首购、订购制度。对科技示范应用项目和技术方向先进、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首次投向市场的创新产品(服务),依法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