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6陕西十大科技新闻
2016年是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一年。借着国家战略“聚焦”的东风,陕西紧抓发展契机,加快实现科技大省向强省转变,展现出我省为科技强国建设探索路径的责任和担当。
随着“一院一所”模式在陕西的复制、推广,聚变效应不断显现,包括军工院所在内的多家院所、高校、企业积极参加到推广“一院一所模式”中,陕西科教资源潜力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一系列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法规以及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措施也相继落地,产学研结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加快,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渐形成。
这一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以此引领,未来可期。
1 “一院一所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
2016年,我省选择30家科研院所作为首批推广单位,复制推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光机所“一院一所”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西安光机所创新模式是“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是“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这两种模式都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2 我省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我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同时,部署一批专业化、细分化众创空间全面推广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的创新创业“三种模式”,推动众创空间多层次、全覆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多领域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路径。目前,陕西省科技厅已组织认定了卫星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北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领域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国务院批复西安创新改革实验方案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西安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西安市将通过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简政放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等措施,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资源统筹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改革突破。
5 天宫二号“大脑”和“动力系统”陕西造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6年度世界25项最佳发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位列其中。航天九院771所研制的中央处理单元,保障了航天员和地面间的数据传输。771所还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配套整机产品8种13台套,软件10种;配套集成电路产品4种6个批次共88只。航天六院承担着两发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飞船上各种主推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动力系统的研制任务。
6 我省首次设立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9月22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省政府授予西北大学张国伟、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根据2015年修订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奖金为80万元,其中2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60万元作为获奖者的科研补助经费。同时,还为256项成果颁发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7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呈现科学盛宴
9月24日—26日,以“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西安召开。本届年会以“会、展、赛”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00余位院士出席年会;首次举办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等12大军工集团及国内200多家军民融合领域领先高科技企业参展;首次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在1600余件参赛项目中遴选出185个项目最终入围决赛。
8 “陕九条”出台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
2016年9月,《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出台。我省将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科技成果产学研协同转化、推动军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专利池”推动成果共享转化、破解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难题、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税支持力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九条“硬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转化。
9 我省超前部署多项重大前沿技术
战略新兴产业贡献了诸多的经济增长点。在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陕西持续突破,3D打印全国近三分之二的知识产权集中在陕西;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良好,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技术装备已成为出口的生力军。我省还启动了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整合全省相关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这些前沿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10 “超临界水蒸煤”作价1.5亿元落地产业化
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系列技术”产业化工作正式启动。该技术俗称“超临界水蒸煤”,西安交大郭烈锦教授团队历经二十余年攻关,成功将煤炭化学能直接高效转化为氢能,实现了煤炭能源的高效、洁净、无污染转化和利用。西安交大将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作价1.5亿元转让给产业化投资公司,是我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典型代表。
(责编:邓 楠、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