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听“诺奖爷爷”讲述科学人生

大众传播时间:2017-02-23 19:33:39

简介  听“诺奖爷爷”讲述科学人生...

“哎,‘诺奖爷爷’来了!”身着一袭亮红色唐装,花白胡子的弗雷泽·斯托达特,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会场。起初学生们羞涩地不敢靠近这位“诺奖爷爷”。当“诺奖爷爷”主动走进学生中去的时候,会场内开始骚动起来。这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被团团围住,拍照、合影、签名,学生们激动不已。

2月22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36所400多名中学生齐聚天津大学大报告厅,参加“对话诺奖大师,体验科学人生”主题活动,聆听这位“爷爷”的诺奖故事。

“When I get older losing my hair……”一首披头士的《当我64岁》,翻开75载岁月,幻灯片一页页闪过,儿时嬉戏、青葱求学、载誉而归、含饴弄孙……时光穿过一个甲子。

“哦,这是我上学的时候。”幻灯片上,青涩的弗雷泽曾是一名曲棍球运动员。那时的他曾为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折腾了整个暑假。

在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他用数十张照片和这些年轻人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以及动态演示图展示了和他诺奖获奖研究“分子机器”相关的科学内容。“索烃”“轮烷”“博罗梅奥环”……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也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其中他刻意提到了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所做的贡献。演讲中,他也提到了团队在攻克“难关”后的体验:成功的秘诀是在承受失败的能力。

谈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他谈到尽管索烃和轮烷的形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了上千年,甚至7000年以前的中国就有类似的图案,但对于化学家来说这个研究却是个非常新的领域,近几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对该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同时提到,化学是创造性的学科,好奇心和驱动力对于创造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正确的环境。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产物,可能它更像一个毕生的结果,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通常会被迫创造他们终身从事的工作——事实上,他们没有职业,而是去创造职业。

“今天是来见偶像的。”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学生孔德晟对记者说,他和身边的几位同学今年要去参加化学竞赛。“见到他之后,觉得诺奖大师也很亲切。”

“50年后,我也要站在那里。”活动结束,一位被同学叫作“大师”的学生对记者说。“那你呢?”记者转身问向孔德晟。顾不上回答,只见他抱着心爱的《基础有机化学图解》,跑去找“爷爷”签名啦。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