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赣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从提出到获批总共不到两年时间,是江西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7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就赣江新区的意义、定位、特色优势和江西省委省政府推动赣江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进行了解读。
江西赣江新区新闻发布会
时间:7月8日下午
地点: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主办: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人:
毛伟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吴晓军 省发改委主任
主持人:
朱民安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出席人员:
涂琼理 省政府副秘书长
谢宝河 省苏区办副主任
刘金接 省民政厅厅长
陈平 省住建厅厅长
罗小云 省水利厅厅长
石晶省 环保厅副厅长
梁春祥 省国土厅总规划师
郭安 南昌市市长
林彬杨 九江市市长
熊一江 南昌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南昌临空区管委会主任
赵海东 南昌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卢宝云 共青城市市长
杜少华 永修县县长
毛伟明
【新区“画像”】赣江新区区位示意图(由省发改委提供)
赣江新区包括隶属于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街道(乡、镇),主要范围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含桑海开发区)、永修县城、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市城区、共青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其中南昌境内267平方公里、九江境内198平方公里。
2015年常住人口6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工业总产值19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是中部地区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具备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优越条件。
赣江新区空间布局图(由省发改委提供)
赣江新区的设立,有利于推进国家区域战略深入实施。赣江新区位于我国东中西梯度发展过渡带和南北结合部,是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新的十年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动机。设立赣江新区,必将为内陆地区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进而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赣江新区的设立,有利于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赣江新区承担着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历史使命,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锋队”。设立赣江新区,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
赣江新区的设立,有利于引领江西经济跨越发展。设立赣江新区,将进一步聚集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着力培育竞争优势,积极打造经济增长引爆点,不断增强昌九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发展量质齐升、进位赶超。
【重点定位】
新区内产业(由省发改委提供)
共青城大学夜景(由省发改委提供)
赣江新区不是传统意义的经济开发区,而是集产业、交通、商务、行政、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相对完备的独立体系,是具有完整城市功能和属性的综合功能区,是江西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体制机制活
国家已赋予赣江新区先行先试权。省委、省政府也将赋予新区设区市一级的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率先开展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等各种改革试点。
创新能力强
赣江新区拥有了昌北、共青城两个大学城,周边集聚了江西3/5的科研机构、2/3的大中专院校和70%以上的科研人员,拥有18个国家级和220个省级重点实验区、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了北大科技园众创空间、清华科技园孵化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众创平台,将借助这些资源着力将赣江新区打造成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发展高地。
产业层次高
赣江新区将依托现有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等优势行业和领域,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将按照“高精尖”发展定位,积极引进高端前端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合作竞争。
发展环境优
赣江新区正在规划建设全省首个陆、水、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新区具有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目前,新区正在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试点。将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交通、生态、人居和营商环境,切实让新区成为投资兴业的“旺地”和安居乐业的“福地”。
解疑赣江新区的优势在哪里南昌保税区(由省发改委提供)
南昌临空经济区(由省发改委提供)
赣江(由省发改委提供)
毛伟明:一般来说,新区设立都具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如果说,赣江新区与其他17个新区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独特的地方,起码有三个方面:
战略位置突出
从三大国家战略看,赣江新区处在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位置,也是南方地区连接京津冀经济圈京九轴线的必经之地。
从东、中、西协调发展格局看,赣江新区是我国开发开放由沿海、沿江向内陆梯度推进的过度地带,是内陆地区面向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前沿。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看,赣江新区是沟通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板块和重要城镇发展轴。
因此,赣江新区在国家三大战略、四大板块、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些重大区域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基础较好
众所周知,赣江新区所在区域一直以来是江西最为看重、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赣江新区的建设既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昌九工业走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昌九一体化战略的深化和拓展。赣江新区这一区域,从交通条件、产业实力、科技人才等角度看,都是全省基础最好的地区。
特色非常鲜明
产城融合的特色。赣江新区将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设“两廊一带”,其中一廊为昌九产业走廊,一带为昌九新型城镇带,新区将为昌九大道为主轴,统筹推进城镇布局,实现产业与城镇发展相互融合,努力打造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生态优美的特色。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赣江、修河及其主要支流纵横交错,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资源既优良又丰沛;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柘林湖、云居山、梅岭,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这里有多处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赣江新区将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率先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解疑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政策毛伟明:第一,建立高效有力的推进工作机制。我们将围绕决策层、管理层、运作层形成“层次清晰、运转高效、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完备的工作机制。在决策层,将成立由省委或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作为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区建设的决策层,统筹推进赣江新区建设工作。在管理层,将设立精简高效、协调有力的赣江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新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工作。在运作层,将组建新区综合开发投资平台,与新区管委会融为一体,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和运作平台。
第二,赋予新区最大限度的发展自主权。省委省政府将赋予赣江新区设区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凡是省里能够下放的权限,一律予以下放;凡是省里需要推进的改革试点,一律优先考虑在新区先行试验,最大限度地激发新区改革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第三,出台为新区量身定做的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正在起草支持赣江新区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将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出台实实在在的支持“干货”,最大限度地支持新区发展,总的原则就是多予少取、尽量不取;能放则放、放手放权,为新区建设发展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全面争取和落实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赣江新区的支持政策,除了《总体方案》集中列明的财税金融、土地管理、科技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实际上还赋予了城镇规划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改革创新试验等方面政策。我们将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争取新区各项政策的落地,尤其是在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优势,争取在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验、国家重大创新试验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解疑赣江新区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吴晓军
吴晓军:从江西层面上来说,赣江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和发展的综合性功能区,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考虑,赣江新区应该成为全省的“四区一极”,即:全省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昌九大道
合作的示范区
新区为昌九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将有效地推动昌九两市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合作。
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新区每年将有约1000亿的投入,连续5年、10年这样投下去,新区框架将会迅速拉开;新区的人口集聚能力要从现在65万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集聚200万左右人口,相当于再造一个南昌;再加上,产业上我们希望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可以预见,新区将成为江西未来经济建设新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引爆点,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