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为推动中国普惠金融数字化实践进程,小牛资本集团携手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共同举办了“中国普惠金融数字化实践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高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李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闵路浩、澳大利亚联邦最高法院大律师陈鸿飞、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研究员刘新海、清华大学经济所副所长汤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徐恪、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宝文、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饶培伦等等。
作为论坛企业代表,小牛资本集团执行总裁李特立、小牛金服常务副总裁兼小牛普惠总裁蔡文彬、小牛资本管理集团首席信息官林国锋等高管,分别在会上分享了小牛资本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以及各项创新性成果。
大众受惠的美好金融模式
与一般性的金融业务不同,普惠金融强调如何实现真正的“包容”,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一般是高端群体、大型的公司,而普惠金融侧重向弱势领域倾斜,例如小微企业、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目标是要把那些被传统金融服务排斥在外的人群全覆盖。
中国企业9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得到的金融服务不到20%,也就是说占据经济半壁江山的企业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当前我国金融状态是银行惠而不普,小贷普而不惠。兼顾商业效应和社会效应、普罗大众的美好金融模式,还有最后一公里要走。
中国普惠金融的生态规则,还在不断变化和规划当中,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小牛资本集团执行总裁李特立认为离不开金融人才引进、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和金融知识普及4个方面:
1、小牛的金融人才引进计划是“激进”的,譬如蔡文彬先生,他是亚洲国际金融行业的领先者和实践者,曾在GE通用金融和亚联财这样的知名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具有35年普惠金融实践经验,现担任小牛金服常务副总裁兼小牛普惠总裁;小牛也引进了原甲骨文中国南区的总经理林国峰先生,作为我们金融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小牛分期是集团重点建设的项目,也引入原捷信金融联合创始人Filip Kratochvil 先生担任小牛消费金融的CEO,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人才加盟,我们小牛的普惠金融从一开始就站在行业的至高点。
2、在商业模式上面,我们采取双重战略导向,即资产端战略和小额分散的战略,这也被称为“小牛模式”。所谓资产端战略,就是让资金有靠谱的资产对应,让金融不断实体化,小额分散战略就是让小额短期资金匹配小额短期资产,小牛普惠人均贷款额也是3-4万,分期消费额人均是3000块钱,降低业务风险,能预防道德风险,小牛坚持的金融的核心就是有效管控风险。
3、小牛资本高度重视新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将大数据、风控、财富管理、智能客服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
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接入成千上万个评价因子,从而更加准确、及时地判断客户的信用信息。金融科技实现的是人工判断向机器判断的转变,解决了量和快的问题,让整个程序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真正意义上实现普惠金融的“普”和“惠”。
4、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前提,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既是解决风险控制问题,也是解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为此,小牛资本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加大物理网点、推广手机金融服务、移动服务等布局。目前,小牛资本的分支机构已经遍布全国27个省市,在150多个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分支机构,境外业务辐射到迪拜、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小牛资本将“三农”作为我们重要的服务群体,一方面开发适合他们需求、且为他们能承担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小牛资本将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开展“农村金融商学院”活动,通过专业的培训师送金融知识下乡,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知识宣传。
科技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
小牛普惠是小牛资本管理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现已与小牛资本旗下另一互金知名平台小牛在线一起整合入新成立的小牛金服。小牛金服将小牛在线的资金端和小牛普惠的资产端良性结合形成流通闭环,除了实力规模雄厚之外,也由于在业务模式上形成了“有进有出”的健康机制,从而在技术和逻辑上极大地规避了违规风险,规范经营合理发展。
过去5年,小牛普惠致力探索普惠金融数字化业务,除了加强风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积极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打造更完善的数字化风控模型,进行创新型产品设计开发同时,在普惠金融数字化的路上做了众多创新性探索。
以下是小牛金服常务副总裁兼小牛普惠总裁蔡文彬,谈小牛如何通过科技技术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
多方合作创立新型多维风控模型,消除信息壁垒
央行征信系统无法共享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信息壁垒始终存在,电商数据、信用卡数据、社交网络等信息虽然各自庞大,但基本也处于割裂状态,数据模糊也不全面,使用风险性较高。
小牛普惠在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积极与多方建立合作机制,譬如与国外征信巨头FICO、环联、益博睿等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收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第三方大数据。
通过多方数据分析,区分不同风险程度的客群,形成“厚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并通过成熟的风控模型运算得出结果,建立创新型的多维度评估风控模型,设置数据参数,建立评分卡系统,实现差异化审批。
引进最新智能技术推动数字化流程设计
智能投顾也是小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业务的重要内容,譬如小牛普惠已推行“电子签章”、“人脸识别”、“无纸化申请流程” 等数字化创新,不仅能降低档案、数据在传输过程的风险及成本外,亦能大大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通过技术的手段有效实现风控管理。
针对数字化业务的规范创新与优化
我们已经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针对数字化业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包括:全新风控模型下的标准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模式下的反欺诈防范机制、高度严格的数据加密、使用和管理规范等。我们定期出具《产品逾期分析》、《全国高风险人群分析》、《失联、骗贷等人群特征分析》、《反欺诈组复核报告》等专业资料以指导业务操作,在普惠金融数字化探索路上不遗余力。
围绕“探索普惠金融中国模式”的话题,与会嘉宾们也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以下是部分观点摘录:
普惠金融当前的核心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征信系统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构建等等,针对“普惠金融数字化的风险与监管”话题,嘉宾们深入讨论了企业的征信工作,讨论了如何运用经验独立原则、大数定理以及征信的边界等内容。
“征信+风控”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金融企业的征信举措推动着整个金融业生态链的完善。对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来说,征信只是帮助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并不提供最终的决策结果,虽是很重要的数据源,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数据源,征信只能是作为决策支持而存在。
关于构建金融企业内部风控系统,专家们表示征信还要结合本地的专家经验和实践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借助银行内部小贷业务风评系统和购买一些消费者的数据也是必要的补充。在综合各种数据源、专家的经验、风险的偏好、信贷政策分析后,最后依靠机构内部的风控模式来做最终的决策。
以下是小牛资本管理集团首席信息官林国锋谈小牛大数据风控建设:
1、小牛资本较早前就启动了相关的金融科技战略,从腾讯、阿里、Oracle、平安等企业引进了大批技术人才,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大数据风控的建设上。小牛希望通过整合线下、线上的结构和非结构数据,量化分析提升金融风控的效果和效率,提升产品对细分市场的风险定价精确度,为金融业务提供风险可控和回报可预估的收益。
2、搭建了hadoop系列大数据平台,这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大数据精英团队打造的。将小牛自身积累的百万级的用户数据与非传统金融数据、 网上爬取的征信数据、网上爬取的行为信息相结合,包括运营商、银联支付等提供的金融数据,老赖名单、法院判决信息、QQ空间、微博、论坛、工商等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精细化运营,为真正有金融服务需求各社会阶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
3、建立风控引擎,提供了一整套规则编辑调整,实时发布、生效、复杂计算、实时模型计算、策略自适应、ABtest等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业务数据,减低逾期、提升催收能力。
4、7*24小时系统实时审核,极大扩展了金融产品服务的范畴。从两个维度来看,横向细分用户群体和产品定价,扩展多套针对性模型,提升了效率,减低了处理成本,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纵向以机器学习快速迭代优化风控模型,及时应对欺诈和违约行为的变化,提高了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保障盈利。
论坛背景
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联合国已经专门设立了普惠金融发展计划,我国引入普惠金融虽较晚,但在近年政策积极推进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部分领域甚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银行调查,中国账户普及率平均比中高收入国家高6.7%,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高23%,随着我国金融诚信体系的完善以及数字化金融创新的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渗透率和覆盖率还将不断上升。
发展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已纳入了我国未来5至10年经济转型的国家发展战略,习近平主席即将在9月主持G20峰会,也专门把“普惠金融”列入议题。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正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过,仍有风控能力不足、监管政策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