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四川将出台激励科技人员的突破性新政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15 14:04:33

简介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制图/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殷航实习生陈禹毅摄影吴小川 未来,四川的军民融合要怎么做?国防科工企业如何打通“壁垒”,让产品...

原标题:高校副职可办公司 领取现金股权等奖励

四川将出台激励科技人员的突破性新政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

四川将出台激励科技人员的突破性新政



制图/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殷航实习生陈禹毅摄影吴小川
  未来,四川的军民融合要怎么做?国防科工企业如何打通“壁垒”,让产品进入民用行业?继今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后,7月12日下午3点,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全创)。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与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共同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现场提问/
军民融合四川已有探索
川企参与C919机头生产

  7月12日下午3点,发布会如期举行。经过约半小时左右的政策发布、解读后,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四川在全创批复前,军民融合也在探索,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通道是否已经打开?有无典型案例?”面对华西都市报记者的提问,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表示,在全创方案批复之前,四川确实有很多军工院所都在探索。
  他以四川长虹为例,称该企业为地方军工民参军的典型。“它身处比较苦的行业,过去它所制造的电视机、电冰箱等,都把国外的品牌‘赶’走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四川、绵阳的工业龙头,长虹在成立之初就以军工立业,是家电行业中唯一拥有军工背景的企业。过去五年中,长虹大力推动军转民和民参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军转民方面,利用长虹军工在近程防空、情报侦察等军工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发展民航与通航、边海防智能安防雷达装备及关键配套产品,在国内很多行业安全保障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民参军方面,利用长虹在图像显示、视频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制冷等方面的技术积累,研制了军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军用智能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等产品,其军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在“辽宁舰”上批量装备。
  除了长虹,蔡竞还提到了成飞公司和成发公司。他说,这两个公司也参与了国家民用客机的研发生产。现在,四川在机头、尾翼、舱门等领域都有很多“结晶”,比如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的机头,“试想,这些企业如没有核心竞争力,不改革不发展,现在至少已倒闭三次了,可它们不但没倒闭,还在继续壮大”。
解读1
成德绵明确定位
成都计划3年内率先打通融合通道

  此次四川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成德绵地区作为核心区域。目前,三地的定位已十分清晰。其中,成都将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德阳重点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则重点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邵小龙介绍说,目前成都的试验方案已获批,估计很快将对外公布。
  根据目前公开的成都送审版方案,成都明确了8个方面26项改革任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成都将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突出发展航空产业。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域,成都将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成都已确立了以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等产业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园区为抓手,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军民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未来,成都将以军民深度融合为动力、技术创新为驱动、开放合作为导向,整合市内外产学研用投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国际航空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解读2
实施机制体制创新
培育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主要着力于8个方面的任务,其中涉及内陆开放、金融创新等体制机制建立和健全。
  蔡竞表示,首先是建立健全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支持中央在川军工单位参与四川改革试验工作。十大军工集团和九院,构建一体化的军民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探索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四川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但是很多科研成果只能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蔡竞表示,因此,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必须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
  科技创新,钱从哪儿来,也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四川是科技金融创新的先行省份,此前曾探索建立科技银行。借助全创的机遇,四川将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此外,还将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以航空、航天、核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民用军用发动机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院、实验室、交易平台。
解读3
实施人才为先战略
鼓励越来越多年轻人当董事长
  四川的老百姓能从全面创新改革中获得什么?蔡竞表示,民营企业家可以获得更多参与军工产品承制的机会;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获得去创新创业市场大潮中拼搏的机会;大学教授会更有积极性去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总的来说,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氛围会更加浓厚,这些都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最直接成果。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离不开人才。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萍看来,在全面创新改革中,要真正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除引进培养“塔尖”精英人才外,还需有激励、发现人才的体制机制,让他们成为全面创新改革的中坚力量。
  对此,蔡竞表示,四川的全创,强调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坚持人才为先,激发创新活力,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各项改革政策的优先位置,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四川将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管理等5个方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发展政策。特别是抓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青年拔尖人才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4支人才队伍建设。
  20岁出头当上CE0,走上人生巅峰。也许你觉得这很遥远,但在四川这片创新的热土上,这些真的可能变成现实。这些年轻人拥有创新的思维、管理的能力、强大的技术实力,“我们将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大政府支持,争取较短时间内形成年轻人当董事长的局面。”蔡竞说。
现场声音/
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将允许单位与发明人约定发明成果的权属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四川对人才如何进行政策激励?
  “我们把激励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透露,围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点问题,四川正研究起草激励科技人员成为创客的政策,力求突破现有的政策障碍。
  他举例说,比如要完善离岗创业的政策。“我们以前就出台过政策,科技人员创业可保留3年职位。”田云辉说,即将出炉的新政,将进一步完善3年内离岗创业期满后,科技人员回归本职的人事管理政策。
  此外,他还在现场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未来,在川高校的副职领导,除了能开办公司外,还能领取现金、股权等奖励,“这也是为高校的领导干部松绑。”田云辉直言,过去,处级以上干部都不能开办公司、领取现金和股权奖励,而新政出炉后,高校除一把手外,副职领导都能开办公司,并领取相应的创业奖励。
  不仅如此,新政还将完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比如,允许单位与发明人约定发明成果的权属,共享转化收益,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同时,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的政策,完善项目管理,包括扩大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项目劳务费支出范围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在针对科技人员出国方面也有重大突破。田云辉透露,过去高校科技人员出国要列入三公经费,审批时间也比较慢,还有时间限制。以后,科技人员若出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与其他性质出访分开管理,改报批制为备案制。
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改革创新试验放在四川对西部有引领辐射作用
  在全国八大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四川是唯一一个西部试验区。作为西部的经济领头羊,四川的改革试验对整个西部有何意义?
  邵小龙直言,中央赋予四川试验的意义,就是考虑到四川作为西部领头羊,希望四川提供一个西部可以推广和应用的经验。和以往的国家级试验不同,四川已承接12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但这次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是整体的而不是单项的,是协同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更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把改革创新试验放在四川,对西部来讲,有引领和辐射作用。”邵小龙说,四川地处西部,其经验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国家最初制定试验区时只有7个,没有四川,最后中央考虑西部没有试验区,东部的经验在西部复制和推广时会不会水土不服?基于该考虑,把四川作为改革试验区,意义重大”。
焦点问答/
支持成都每一个区县能够建一个“高新区”
  1、为什么是成德绵先行先试?蔡竞:成德绵集中了四川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近七成左右的技术力量、一半以上的工业经济实体,创造了四川45.1%的经济总量。
  2、成德绵先行先试,其他地方怎么办?邵小龙:成德绵三地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做法,首先是在四川全域进行复制推广。这是一个开放的试验,成德绵的改革措施在四川省其他市州都有带动影响作用。此外,在试验过程中,其他市州也不能观望,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几个方面先行先试。所以,四川省的先行先试是以成德绵为重点,逐步在全省推开。
  3、成都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省级层面对成都有哪些具体的支持?
  田云辉:全力支持成都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包括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等多个方面。支持成都市的每一个区县能够建一个“高新区”。

(责编:罗娟、高红霞)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