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17 22:10:41

简介  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纪实---20年来,武夷六盘同脉搏,八闽塞上心相牵,用智慧和热血演绎着“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感人故事。...

福建省党委书记尤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永宁县闽宁镇考察。

  来自中南海的拳拳深情

  移民新区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西亮家的正屋,挂着李克强总理4年前来宁夏考察时和村民围坐在一起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马西亮家的土窑洞。如今,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老马在原隆村一家养殖场打工,月工资2700元,妻子在家门口打零工,3个孩子都在上学,曾经“挂了号”的贫困户已在2015年脱贫。新屋和窑洞的对比,新生活和旧日子的反差,折射出马西亮一家崭新的生活诉不完的真心话,说不完的喜悦情,一切都从那场搬迁开始。

  搬迁扶贫是党中央确定的摆脱贫困的一项惠民工程。到2016年年初,宁夏已经有35万移民搬出了大山,走向了新生活。闽宁镇作为搬迁扶贫样板工程,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

  2015年10月,永宁县政府拟在新镇区建设闽宁国际商贸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将提升闽宁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该镇城镇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2015年10月13日,根据银川市委闽宁镇扶贫工作组的要求,闽宁镇美丽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

  2016年2月25日,闽宁镇万亩草畜产业带建设项目启动,项目概算总投资5.03亿元

  2016年3月23日,由江苏振发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振发光伏小镇正式落户闽宁镇

  看到上面一个个跳动着新希望的数字,总理应该放心了。作为闽宁合作20年的样板,闽宁镇已经迈上了发展壮大的快车道,正在成为黄河之滨一张靓丽名片。

  20年了,从西海固贫瘠地区到黄河灌区的平原地带,从一片戈壁荒滩到生态移民示范村(镇),从干农活到做产业,马西亮和乡亲们的生活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发生了质的飞跃。

  1996年,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这项民心工程拉开了序幕,在20年的实践中,这一顶层设计日益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和巨大的智慧光芒。

  1997年3月,第一批福建赴宁夏山区8县的挂职干部抵达银川,投入到了火热的建设事业当中;同时,宁夏山区90多名农村女青年走出大山,到莆田新威电子公司上班,山里妹子穿上了崭新合体的职业装,成为新一代职业女性

  1997年4月,习近平率福建党政代表团奔赴塞上,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进行考察,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

  6天的时间里,习近平率队翻山越沟,一路走访了永宁县和同心县、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等5个对口帮扶县市,查看了吊庄搬迁、梯田建设、井窖抗旱、学校医院等,探访贫困家庭,看望帮扶干部,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传递给山区百姓。每到一地,习近平都嘱咐帮扶干部一定要尊重当地回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要求福建在宁挂职干部,一定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把东部的经验带过来,把西部的精神带回去。习近平在隆德县对干部群众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对联席会议议定的事情要尽快落实,所承诺的事情要抓紧兑现。”

  这6天一路上的所闻所见,习近平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随后,他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提出“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协作,促进闽宁双方共同发展”;“要动员企业家到宁夏投资办厂”“ 开展经贸合作” “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要“加强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等,这些指导思想对“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习近平两次在宁夏考察,五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三次就对口扶贫协作发表重要讲话,他所提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指导思想,而“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形成、发展和实践则成为扶贫开发、闽宁合作的灵魂,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

  之后,一年一度的“省级联席会议”,在两省区形成了协商、推进、监督机制、使得每年的协作项目都能与扶贫开发和宁夏发展大局紧紧相扣,“宁夏所需,福建所能”,既雪中送炭又互惠双赢;“市县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等机制,更是使福建的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等深深植入到宁夏发展的“肌体”,形成造血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了宁夏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也是在1997年4月,习近平在玉泉营西吉移民吊庄闽宁村考察时提出,要集力聚资,将闽宁村打造成具有样板意义的闽宁协作示范村。

  不负重托,第一年,1100户、6000人从西吉县搬到闽宁村安家落户。他们挖地坑、住窝棚、盖房打井、筛土平田,建设扬水站,在戈壁滩上种出了粮食。村里还提前完成了道路、学校、村部、卫生院、邮电、市场和一二级扬水灌溉及井灌工程等基础建设,好日子一步一步走来。

  在“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指引下,同心县惠安新村,盐池县南苑新村、北塘新村,原州区团结新村、利民村等14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20多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相继出现在宁夏大地。当初的“闽宁村”也发展为闽宁镇,用事实证明了闽宁协作示范村的样板意义。

  2008年7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在宁夏召开,“闽宁扶贫协作机制”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干部的一致肯定,被誉为“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福建省闽宁对口帮扶办公室被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

  岁月倏忽,眨眼已是20年,从修路、建井窖、坡改梯到闽宁协作示范村的建设,共同推进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从单纯的政府援助,到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福建企业来宁投资;从支教支医到推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两省区携手推进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高。而这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是闽宁两省区干部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奋斗,也是习近平集中群众智慧所创造的“闽宁扶贫协作机制”产生的作用。

  2013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将“闽宁扶贫协作机制”正式列入《中国社会扶贫创新行动优秀案例集》,并作为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成功案例向全国推广。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夏召开全国东西协作会议,推广“闽宁扶贫协作机制”的成功经验。

  2015年12月,在全国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特别强调:“要提高认识,以闽宁协作模式为榜样,下大力气帮助西北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