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许多天才都是素食主义者 素食真能让人更聪明吗?(组图))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每个人在吃饭这事上都有自己的怪癖。最近,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专栏作者埃里克·维纳(Eric Weiner)专门走访了雅典、加尔各答、爱丁堡、杭州以及硅谷等多座城市,想看看这些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何能诞生诸多天才。我们不确定他找没找到塑造天才的环境因素,但他确实发现了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与食物的特殊关系。
1
爱吃不爱吃,最后都是一死
维纳在他的这本《天才的地理》中写道,天才和食物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能给予他人“营养”,鼓励人们进步,偶尔也会吓人一跳。有些天才(食品)广受人民群众喜爱,有些则属于慢热型,开始被当成疯子,后来才逐渐被世人接受。身为一名天才,一定是连吃的喝的都有特殊用法。
对咖啡极度上瘾的人,可以拜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为祖师爷。他那句经典的“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生动描述了身为咖啡迷的理想状态,至今也无人能出其右。
通宵写稿是作家的日常。巴尔扎克熬夜写作时,要喝掉50杯左右高浓度咖啡。19世纪30年代,他为一本杂志撰写了题为《咖啡的快乐与烦恼》的文章:“咖啡一旦进入你的胃,马上就引发身体骚动。思想列队开路,犹如三军先锋,战斗打响了!”他自称每本书都是靠“流成河的咖啡”才能完成。对巴尔扎克来说,每天靠咖啡刺激大脑15个小时左右,“引起胃里可怕的疼痛。”咖啡让巴尔扎克战斗到51岁时落败,死因是咖啡因中毒。
有爱到死就有恨到死的。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极其讨厌豆子,而作为他的粉丝,不仅不能吃豆,连摸都不行。亚里士多德在《论毕达哥拉斯派》中给出了答案:毕达哥拉斯忠告人们戒食豆子,或者是因为它们的形状像睾丸,或者因为一个一个没有连接起来,或者因为它们像宇宙的形状,或者因为它们属于寡头政治——人们用豆子抽签选举。这位拒绝吃豆的大家,最后也死在了豆子上。相传当时有人要伏击他,而在逃跑的路上毕达哥拉斯拒绝踩踏豆田,结果被抓住处死了。
2
素食能净化身体吗?
历史上的许多天才都是素食主义者,名单上包括达芬奇、甘地、萧伯纳等大咖,而牛顿和爱因斯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坚持吃素的。
关于素食的争议仍在继续,但素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种相对高级的生活方式,被无数诚心或跟风者追捧。
重新定义手机的乔布斯也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而且他对食物的怪异看法是出了名的。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写道,这位硅谷天才乔布斯对食物极其挑剔,而且对任何食物都会立刻做出极端的评价。比如相同的两个梨,乔布斯尝一口之后,就会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换到另一个就能直接吐了骂街。
结婚以后,乔布斯的怪癖饮食习惯依然保留:他能连续几个星期就吃一种东西,等到吃胡萝卜吃到身体都变色了,然后突然间开始讨厌胡萝卜,宣称这辈子再也不吃了。
在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后,乔布斯一开始并不接受肿瘤切除手术,而是想另找办法。他的方法就是严格的素食:饮用大量新鲜的胡萝卜汁和苹果汁,此外还尝试过各种草药、针刺疗法,甚至见过灵媒,结果耽误了九个月的治疗时间。即便是术后内分泌代谢障碍,他还坚持着过去的饮食习惯。在乔布斯看来,节食和禁食能净化身体,而消化食物是浪费人精力的事。
抱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乔布斯一个人,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就认为雅典人的智慧超群,原因是低热量的饮食习惯。米开朗基罗也是个对美食无动于衷的人,他吃东西“更多是出于必要,而不是享受”。据徒弟阿斯卡尼奥说,米开朗基罗画《最后的审判》时通常都画上一整天,到晚上才吃饭。
3
聚餐能激发灵感的火种
一些作家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食物。诗人席勒总是在办公桌下放一箱烂苹果,据说这种气味能让他回想起自己长大的农村。
能带来启发的并不一定是吃的喝的,在餐桌上的欢乐交流往往更能孕育出智慧的火花。在古代雅典,城市生活的核心是讨论会或“会饮”(symposia) ,字面意思是“聚在一起喝酒”。参会者在几个小时里一边喝兑水的葡萄酒,一边讨论哲学、诗歌和八卦。
18世纪的爱丁堡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中心,当时的牡蛎俱乐部云集了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其创始人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哲学家大卫·休谟。俱乐部成员每天都会与其他成员交谈,话题无所不包。光聊天多闷得慌?所以这群吃货每天都要吃掉喝掉大量的牡蛎和红葡萄酒。
如今,许多高品质人士都习惯于到咖啡馆,点上一杯冒着热气的卡布奇诺,拿出轻薄的苹果笔记本。这其实早有传统。大约1900年左右,维也纳咖啡馆就成为了激发灵感的首选地。
“实际上是一种只要花一杯咖啡钱,人人都可进入的民主俱乐部。”作家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这样回忆。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当时稀缺的暖气,此外还能浏览当天的各色报纸,然后与友人进行讨论,掌握最新的时事和国际动态。今天的咖啡馆依旧如此,毕竟有免费WiFi。
然而在埃里克·维纳的书中,为什么没有女性天才和她们的食物癖好?原因是历史对这一群体鲜有记载,被社会裁定的天才,一直以白人男性居多。
来源于壹读 微信号 yidu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