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纪录片观众认可入院线难 陈磊:产业开发机会多(组图))
纪录片产业分析论坛在白鹿原影视城举行。
西部网讯随着中国政府对纪录片扶持政策的持续发力,纪录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特别是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升级发展。市场对目的地大电影(特种电影)的需求持续增长,这给纪录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探索和研究纪录电影,借陕西首个影视基地——白鹿原影视城开园的机会,7月8日,首届“白鹿原”国际纪录电影季活动在白鹿原影视城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杨乘虎、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中国电影100年》导演宋占涛、《舌尖上的新年》导演陈磊共同探讨“产业视角如何看待纪录片”。
纪录片电影苦于宣传:观众认可 但上院线难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当天的活动在白鹿原影视城内祠堂举行,西安邮电大学师生与记者一同参与本次探讨。
“对于任何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钱是纪录片的支撑。没有钱,做不成纪录片,没有纪录片,就谈不上产业。”凭借纪录片《俺爹俺娘》《乡村里的中国》被观众熟知的著名导演焦波表示,对于观众来说,在电视机上观看纪录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何让观众进入影院,这是一个问题:“一部纪录片,拍摄并无困难,制作完成后,纪录片如何推广?谁来推广?怎么推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纪录片产业不再是封闭式的,从产品到商业的一步之遥,存在很大的鸿沟。
从“舌尖”到“东山”:纪录片产业开发机会多
在央视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6分钟长的关于云南诺邓火腿的影像。正是这短短的6分钟,让诺邓火腿瞬间名声大噪。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天然盐井,造就了诺邓火腿所独具的美味。得益于媒体的传播,一时间引得追求美味的人们趋之若鹜。
据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介绍,在“舌尖”播出前,诺邓村里的客栈仅有两家,节目播出后,客栈的数量迅速发展到60多家,其中还包括一家西安人开的客栈。
4月17日,在北京电影节上传出消息,中国首个纪录片小镇落户苏州东山,并建设纪录片大师工作坊、主题客栈、纪录片影院等,旨在打造一个纪录片的文化产业空间,为纪录片人才提供交流互动、展示才华和走向世界的平台。
现场,张延利表示,纪录片在制作时,就要考虑到后期宣传的费用。他以纪录片《重生》为例:“在纪录片拍摄时,就要考虑到后期宣传时可挖掘的点和卖点。例如《重生》,该纪录片邀请到了被观众熟知的《纸牌屋》的摄影团队,在宣传该纪录片时,我们每周开一次宣传会议。”对于张延利来说,纪录片要学会借鉴电影化和社交化的沟通和宣传方式。
为纪录片买单:改变观念 进入影院观看纪录片
“进入商业领域,就会有投资方的要求,这与纪录片本身是矛盾的。讲一个吸引观众的故事,是最为重要的。”《舌尖上的新年》导演陈磊表示,纪录片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和故事片在院线排片量是比较悬殊的:“希望纪录片导演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培养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的习惯,改变观念,更好地推广和宣传纪录片。”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难以摆脱“一周决定生死”的模式。电影登录院线一星期的票房,就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对于《舌尖上的新年》导演陈磊来说,一周生存期,是对纪录片电影巨大且无奈的考验。
据了解,首届“白鹿原”国际记录电影季活动将于7月6日——7月15日在白鹿原影视城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白鹿原影视城”这一优质平台的产业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优秀的纪录电影进入影院公映展播,培育中国纪录电影的观影文化,努力为中国纪录电影产业打造国际性、专业性、前瞻性的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国家二级导演杨乘虎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
著名纪录片导演、摄影家、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焦波参加本次论坛。
《中国电影100年》导演宋占涛探讨“产业视角如何看待纪录片”。
《舌尖上的新年》导演陈磊表示:纪录片产业开发机会多。
纪录片产业分析论坛在白鹿原影视城举行。
张延利现场分析纪录片产业开发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