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赵增贤火为之纪烹美食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16 22:09:21

简介  说起火候,我个人的体验是做“面饦”最能考验一个非专业烹饪者对火候的把握。无论是柴灶、煤火,还是煤气灶,都需要根据火势调节,火大了,制作出来的“面饦”就成了焦黑的面...

  说起火候,我个人的体验是做“面饦”最能考验一个非专业烹饪者对火候的把握。无论是柴灶、煤火,还是煤气灶,都需要根据火势调节,火大了,制作出来的“面饦”就成了焦黑的面饼,火小了,“面饦”里面夹生,吃起来有股面糊气。

  开封是中国烹饪鼻祖伊尹的故乡,厨师出身的他后来成为商朝的大臣,现在的烹饪界尊他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他所提出的“五味调和论”和“火候论”是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根基。我专门学习了《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的火候论的叙述,据说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烹饪理论。伊尹提出“火为之纪”,是中国第一个论述掌握用火技巧的人。后世烹饪虽借用道教术语“火候”来表达火力的大小久暂,但是总归还是要把握住火的“度”的问题。今天就说民国开封一位厨师赵增贤,他把烹饪的火玩得炉火纯青,常言道:“唱戏的腔,烩面的汤。”这做菜是个技术活,合理把握火候就能做出美味佳肴。

  火到自然成

  按照专业教材的说法,烹调技术按其最狭的含义,是指上灶技术。在过去学厨,要首先学烧火,掌握火功,然后学刀功,即切配技术,然后才能上灶。刀功、火功、面功、上灶烹调,这是厨工的四大功夫。火功,就是生火和掌握火候的技术。直到现在,豫东农村办事的时候请来的厨师,他们都是要先在主家砌炉灶,生火、封炉都要亲自操作。火候,是烹调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对菜肴质量影响很大。它决定的不仅是菜肴原料由生变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火候掌握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火候适当,能增进原料、调料的滋味,达到美味可口的境界,菜肴的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因此,掌握火候的能力也是厨师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否则,原料再好、刀功再细、配料再精、调料再全,掌握不好火候,仍然制不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来。赵增贤就是一位火功功底扎实、烹调技艺精良的厨师。

  赵增贤,1912年出生在长垣县赵店村一个普通百姓之家,为了生存,16岁那年在本村熟人介绍下来到了开封,在“义和楼饭庄”打工学习。赵增贤师从雷振声,6年里前三年都是在干些杂活,不是洗菜就是烧火,甚至劈柴、洗碗,真正在灶上炒菜的时间却不多。他的老师自有一番苦心,必须要彻底体验后厨的艰辛并真正掌握基本功、把握住火的运用之后才可以进一步进深技艺。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少林和尚,扫地僧两臂力量极大,挑水僧下盘功夫了得,烧火僧手指功夫惊人。经过艰难磨砺,勤奋的赵增贤6年之后终于可以出师了,学成手艺的他到开封“真不同”饭店当厨师。

  1938年5月,正是抗战的关键时刻,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到开封省党部开会,当时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在明伦街,兰封会战正酣,为了安全,程潜仰慕赵增贤的名气,便用小汽车把赵接到住处,请赵“落作”司厨。赵增贤第一天给程潜做的菜中有一道炖鸭十分受程的青睐。汤汁乳白、鸭肉鲜烂,程潜一吃味道鲜美,口舌生津,不禁连声道好。于是接着3天他都点这道菜,每餐必大快朵颐。

  因为程潜的赞誉,赵增贤声名鹊起。1943年,开封大型饭庄“福兴楼”的老板张兆义请他“挂汤”(第二灶头)。

  火功决定味道

  经验是油温一定要高,关键是鸡块下锅后,要端锅顿火,使原料浆透,烹制的菜肴能软嫩鲜香。

  “煎鸡饼”是河南名菜。煎是豫菜的传统技法,早在北宋时期已有“煎肉”“煎鱼”“煎鹌子”等多种煎菜。“煎鸡饼”关键在火功,要领是大翻锅。赵增贤对“煎鸡饼”有“登登鼓、柿黄色、外酥里嫩”的操作要求。制作“煎鸡饼”要选用鸡脯肉去除筋膜,同猪肥膘一起剁成茸,放盆中加入鸡蛋清、湿淀粉、荸荠丁、糯米泥、绍酒等调料拌匀,制成馅儿料。将炒锅置中火上,添少许花生油,将馅儿料挤成18个核桃般大的丸子,在锅内摆成里7外11的圆形。再添油煎制,边煎边用勺背轻轻将丸子摁扁,油热五成,将锅端离火口;顿火两次,待下面煎成柿黄色时,将余油滗出。鸡饼大翻锅,重添油煎制另一面。两面均成柿黄色时,把葱姜丝撒上,炸出香味,滗出余油,保持原形状装盘。上桌时外带花椒盐,成菜具有酥、嫩、香、鲜的特色,其形状不离不散。此菜关键是煎,一定要控制火候,顿火是重点;两面煎呈柿黄色。里7外11为此菜的形状,大翻锅时要保持其形不散。

  经过长期的实践,赵增贤认为烹调是一门大学问,不仅仅有做熟的问题,更有做好的问题。不同的原料属于不同的材质,各有各的性能,各有各的脾气,菜肴不同质感不同,必须运用不同的火候伺候这些不同的食材。炸炒、爆菜的时候要用旺火热油,而煎、扒、煨就要用慢火或者微火了。要想做得焦香酥脆,必须用武火烹制不可。有的菜肴单纯一种火还不行,必须要多种火交叉使用,才能达到菜肴成熟均匀、老嫩一致、味透肌里。爆菜还要会抢火候,这就要求厨师眼明手快、动作麻利,该出锅的时候立即装盘,稍有迟疑就会皮艮变老,失去脆嫩爽口的特色。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和他的妹妹都喜欢吃赵增贤做的“煎鸡饼”,曾多次邀请赵增贤到家中制作酒席,招待客人。他做的“软炸鸡”“抓炸丸子”“酱炙肉片”“爆鸡片”等菜,在民国开封风靡一时。

  赵增贤在多年的实战经验中深知,火功决定着菜肴的味道。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积累经验,如爱在做“爆双脆”这道菜的时候,在旺火上用热锅凉油爆胗肝,再下肚头,恰当运用火候,做成的菜脆嫩鲜香、爽口不腻。在做“软溜鸡”这道菜的时候,他的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