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市将力争营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图为软件园二期。(资料图)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做强产业链。图为天马微电子洁净房设备。 (天马微电子 供图)
未来五年,厦门科技创新发展蓝图是啥样?
日前,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厦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下一个五年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下一程,科技创新也必将成为经济航程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放眼国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着眼国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重要时期,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更是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规划》指出,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正在建设的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也为我市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规划》强调,“十三五”是我市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市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找准科技创新的定位和突破口,打造发展新动力,推动产业沿着智能制造迈向中高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文/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黄慰萍 李根
【展 望】
“十三五”
以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常态需要新思维,“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要如何聚力、借力、发力?
《规划》指出,要围绕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进一步增强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推动厦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创新创业保障措施和支持措施,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要围绕“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着眼于做强产业链,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在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四个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十三五”厦门科技创新关键词
加快“一区两城市”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
●国家创新型城市
●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五大发展指标
六大主要任务
(一)健全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
●知识创新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提升基础研究实力;
●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建设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做好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
●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扶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军民融合体系:构建军民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
●成果转化体系: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快国家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全国线上技术交易市场;
●开放合作体系:充分发挥海丝核心区和战略支点城市作用,突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强对台科技合作。
(二)营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
●载体支撑: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腾空间、强功能、上层次”,建设新兴科技园区;
●金融支持:推进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构建全过程、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保障体系,构建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构建覆盖科技金融各领域创新产品体系;
●人才引领:实施“双百计划”、“海纳百川”等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产业科技急需的人才;
●服务保障: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强化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作用
●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的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大产业科技招商力度:加大力度引进科技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中缺失节点以及延伸领域的招商,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
●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
●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促进工程。
(四)深化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市场需求配置,科技投入方式由无偿资助为主向贷款贴息、担保贷款和股权投入为主转变;
●推进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向制定规划、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监督管理、跟踪服务转变;
●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高校、科研院所、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
●激发科研事业单位创新机制:建立面向产业化、市场化的研发机制。
(五)建立区域协同的创新创业机制
●构筑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两岸科技创新新机制:鼓励在厦创办、共建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科研平台,创新台湾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参与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
●建设两岸技术交易和转移新机制:成立两岸技术交易和转移中心,建立适用于两岸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
●强化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各类技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市校共合作、院地同发展等科技合作工程,推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六)加强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应用
●完善民生科技发展机制:提升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公共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加快社会管理领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区自治、公共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进程;
●促进城市低碳绿色发展: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