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再次流传“8月26日南京市政府要举行限牌方案听证会”消息,一些4S店趁机猛打广告。这距离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示《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近一个月,“限牌”传闻扑朔迷离。
8月22日下午,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微博“南京发布”均已辟谣:没有这样的安排,网上流传图片和传言是谣言。但南京是否会“一夜限牌”,依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拥堵指数降低,南京没到限牌程度每一次“限牌”传言卷土重来都在触痛市民敏感的神经。继北京、广州、上海、贵阳、天津、杭州、深圳7个城市施行机动车限牌后,南京是否将成为第八个限牌城市,“一夜限牌”会不会再次上演,一直是悬在南京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早在2014年10月,“南京限牌说”就曾在微信和微博上疯传起来,谣言称“不但提出下周正式限牌,还称要搞单双号限行。”“南京发布”微博当月15日辟谣称未听说此事。微博“南京发布”身份是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该微博还提醒发帖者,下次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否则“被转个500次就不太好说了”。
记者联系了车管所、交管局,相关人士称均未得到举行限牌听证会的通知,正在调查谣言来源。南京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限牌没有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南京市车管所相关人士透露了一个数据,8月以来,南京日均上牌量1000个左右,维持在正常水平。而查阅资料发现,这个数字与去年5月发布的数据相当,上牌并没有受到影响。南京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突破200万辆但未限牌的城市。根据最近统计,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26万辆,每年大约增加25万辆,江南六区的停车位缺口达三分之一。然而,近三年南京拥堵指数正在降低。在7月滴滴出行发布《2016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南京拥堵指数“跌”至30名,比去年降4位。而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南京还是全国排名第6的拥堵城市。“治堵不能一刀切,南京远没有达到限牌程度。”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说,近年,随着城市路网完善,南京整体交通通行良好,称不上“堵城”,仅局部堵点有待更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抑制购车需求不可能解决问题,而且限牌也与都市圈建设的方向不一致。“限牌”不“限外”,到头一场空交汇点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实施“限牌”的城市如今面临诸多难题,“限牌”红利正在消失。“限牌”城市交通拥堵无法缓解,拥堵成本高企,在《2016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拥堵损失排行榜中,7个“限牌”城市,5个上榜。本地牌照车正在减少,外地牌照车成为主要出行流量。
在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中,杭州更具备可比性。杭州的堵,尽人皆知。2014年3月25日晚,杭州宣布限牌。短期内,“限牌”对于控制本地车辆增长效果比较明显。据杭州交管部门统计,杭州“限牌”后的第一年上牌25万辆,比起过去每年50万辆下降一半。同时,早晚高峰杭州市区拥堵程度同比均有所降低,早晚高峰平均拥堵指数由5.3下降至5.1,平均拥堵时间从2.1小时减少到1.1小时。截至2016年6月,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87.8万余辆。在杭州,本地车辆少了,外地车辆却多了起来。“限牌”次年的前5个月,杭州交警对“错峰限行”现场执法10.9万起,其中杭州车牌4.1万,而外地车牌6.8万,这说明,高峰时间行驶在杭州主干道上的车辆60%为外牌车。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限牌不限外,到头一场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交通部已经要求研究“限牌”退出机制,“限牌”已成鸡肋,不该在交通通行状况较好的南京重提此事。今年7月,交通部印发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出,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适时研究建立必需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
“限牌”非良药,公共交通建设须跟上“限牌”的出台,固然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但归根到底,并非为了限牌而限牌,政府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的管理和建设。这几年,随着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南京内外通达性越来越好。截至目前,南京公共交通的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9%,拥有6条、225公里的地铁线路,8880辆公交车,4.7万辆公共自行车。高铁、城际列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地铁等无缝换乘的交通综合枢纽,南京共建有5个。此外,还有轨道交通接驳枢纽12个,在长江上开辟航线4条,15艘轮渡往返于长江两岸。此外,借助新型信息技术和集成应用,改善路网交通流的分布,提高通行能力,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南京交管利用大数据制作“南京拥堵道路大全”,定期向市民发布拥堵道路车流量、如何躲避的贴士。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客运服务处处长陈兆宏认为,青奥会后,南京地铁成网,公交车更新、线网进一步优化,目前90%以上的公交线路都与地铁站点接驳。南京4万辆公共自行车平均每辆车日均使用4次,公交分担率稳步上升。顾大松告诉交汇点记者,“两限”的目的是缓解拥堵,南京交通管理已经做得不错,不能走别人失败的老路。这两年,南京坚持走一条市场与法制并行的路上,越走越好。从市场上看,加强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形成,扩大城市交往,接纳度高,提高了交通通达性;从法治上看,南京出台各项停车管理、交通疏导措施,很好地纾解交通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