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各地:补齐民生短板 让百姓更幸福

大众传播时间:2016-09-05 07:09:23

简介  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胡陈村村民许康乐:“原来房子就要倒了,担惊受怕,现在房子又高又宽又大,住得满意。” 得益于民生工程的实施,这个县从2010年起,每年投入100...

家住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胡陈村的许康乐今年73岁,一家6口人有3人是残疾人。由于贫困,全家一直挤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今年,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老许申请到了两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资金,建起了3间新房。

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胡陈村村民许康乐:“原来房子就要倒了,担惊受怕,现在房子又高又宽又大,住得满意。”

得益于民生工程的实施,这个县从2010年起,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已经帮助10030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修缮3150户,新建6680户。

宿州市泗县住建委副主任苏明介绍:“挂图作战,详细掌握了解工程进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安徽省出台政策,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省3000个贫困村所有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自愿实施改造的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全省存量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与此同时,今年,安徽省还首次将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纳入民生工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蚌埠市固镇县的各大农贸市场,每天都会有监管人员对市场内的各类蔬菜进行取样、抽检。

蚌埠市固镇县连城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王琦表示:“我们日常进行随机农药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的,我们将禁止市场流通。”

蚌埠市民徐芳介绍:“买菜呢,有点担心,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现在经过检测的蔬菜,吃起来比较放心。”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安徽各地还通过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两天,在铜陵市文化馆新馆的舞蹈教室里,专业指导老师正在给文艺爱好者们排演节目,别看她们都是非专业,但排练起来,个个有板有眼。

铜陵市开心艺术团队员邹红表示:“以前呢空场地很少,所以我们每天要拎个音响跑到这跑到那,后来这个文化馆成立了以后,免费给我们提供的场所。”

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在内,铜陵市已经免费开放了县、区各级50多个公共文化场馆,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铜陵市文旅委副主任赵斌介绍:“在免费场馆开放这一块,我们把它作为强化民生工程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尝试。”

眼下,安徽各地正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围绕教育、卫生、住房、文化等重点领域,聚焦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补齐短板,兜住底线,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