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个头不高,头发花白,穿一件黑色的皮夹克,很精神,也很爽朗。说起扶贫,老杨算了“三笔账”。
产业账
老杨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三,有点文化,为人厚道可靠。分家后,父母亲和老杨一家在一起生活,大小6口人,种着12亩地。老杨原来当过一段时间村干部。因为工资低、家里负担重,实在不能为继,就辞职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回到工地干活,日子过得忙碌紧张,但挣的钱经常不够花。
“前几年,老母亲害病常年要伺候、吃药,两个孩子一个上技校,一个上中学。二哥出事去世,还要照顾两个侄儿。都是要花钱的事,钱把人愁的有时整夜睡不着,在被窝里淌眼泪哩”,说起前几年的困难事,老杨眼角湿润了,喉头有点哽咽。
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父母亲相继离世,孩子们也都大了,能够自食其力,老杨家的日子也有了好转。转眼儿女们到了婚嫁的年龄,为给儿子娶媳妇,老杨又欠了一屁股债。用老杨的话说,旧账未了,新账又来。
老杨已经快60岁了,这个年龄,干建筑活没人要了。欠账要还,利息要清,日子还得继续往前掀。不干啥绝对不行,到底干点啥呀?老杨一时没了主意。
2015年,镇村干部给老杨提了个建议:种地。现在村上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地没人种,刚好接过来,多种一点,就有效益了,也就能养住人了。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杨思路大开,在镇村帮助协调下,承包了本村及邻村55亩地,加上自家的6亩地,全都种上了小麦。不过启动资金3万元全部是从亲戚朋友处借的。走这一步,老杨也捏了一把汗。虽然地租金很低,但是地都不平,没有灌溉条件,基本靠天吃饭。老杨想,如果遭个灾,真正就翻不过身了。
还好,人勤劳、天帮忙。2016年夏收老杨就见到了收益。老杨自己算了一笔账,一年种一料麦,从犁地开始,算到小麦卖给粮商为止,收支情况是:犁地50、耙地50、种子50、播种50、肥料(含撒肥料雇工)115、打药20、收割50、运费40、承包费50……老杨说:“1亩小麦不算人工,要投入475块钱,一亩地平均打800斤粮食,一斤卖了1.1元,收入880元,减去投资,每亩能赚400块钱左右。我种的55亩地,每年纯收入2.2万元左右。”
一亩地50元承包费,什么地承包费如此低?看到我们有点质疑,老杨带我们去他的承包地,一看才知道老杨包的是山庄地,全部在台塬上,都不平,而且邻村做务嫌远,本村也没有人愿意承包,就包给老杨了。
第一年算是初战告捷,也让老杨有了信心,2016年他又与邻村签订了5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只要没有什么大的灾难,我看要不了几年,咱就能还清旧账,贫困户帽子我早就不想戴了!”
民生账
老杨家住汉封村一组。一组有65户,分住在两个地方。包括老杨家在内共有17户村民,住在公路南1公里的一个土台上。一条窄窄的、弯曲的小路是他们出行的主要通道。
“过去我们都在后面沟里的窑洞里住着哩,1958年搬上来的。现在这个地方比过去强多了,但是条件还是差,路道不好,一下雨路烂(泥泞)的啥都做不成。吃水要靠绞辘轳井”。
老杨是贫困户,按照易地搬迁政策,村里去年组织实施了统一建房。每户90平方米,老杨因为家里人多,自己还加盖了点,按照政策,政府补贴一部分,自己拿一部分。“老房子30多年了,一直想翻修一下,但总是钱不凑手”“这一回政府帮咱盖了新房,算是了了我的心愿”说过去,谈现在,老杨感慨万千。
在老杨家新居,我们看到,外墙瓷砖已经贴好,房间格局设计很周全合理,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俱全。过几天暖和后,就开始搞内粉了,老杨搬新家指日可待。在老杨家新房西边,村上还修建了一个活动广场,安装有多种健身器械……
“条件是越来越好了!”,憧憬以后的生活,老杨满含笑意。
幸福账
老杨坦言,虽然经济上还很困难,还有欠账,但是对家庭生活,他现在心里很平静,也很享受,因为家里的大事都办了。
头一件大事:儿子结了婚。现在,与儿子同龄的青年人,没找到媳妇的人不少。虽说借了不少钱,但谁家娶媳妇不花钱,儿子这个山里娃能娶了个城里媳妇,老杨心里美气的很!更让老杨高兴的是,春节前夕,媳妇生了个大胖孙子,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老两口只要一闲下来,就围着孙子团团转。
第二件大事:盖了新房。盼了好些年,现在终于要住新房了。老杨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搬进新房,享受一下新的生活。
对于农村人来说,给儿子娶媳妇、盖一院新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为人父母对子女最重要的义务。现在,老杨把这两件最重要的事都办了。他再别无他求,只想一门心思种好自己的地,早日还清债务,以后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带着老伴出去逛逛,见见世面,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