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全国90%以上新农合统筹地区已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河南全面放开环评市场,环保部门不得指定环评机构。16-0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 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建立调解前置程序,也就是引导当事人打官司之前先调解。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规定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对家事纠纷、相邻关系、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由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先行调解。《意见》提出推动律师调解制度建设。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推动在线纠纷解决方式创新。
胡仕浩:“要求建立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司法确认、在线审判、电子督促程序、电子送达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信息化发展。”
《人民法院特邀调解规定》明确,法院不得强迫当事人选择特邀调解。对坚持诉讼的,法院应当及时登记立案或者开庭审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央广记者孙莹北京报道)
全国90%以上新农合统筹地区已开展支付方式改革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国家卫生计生委透露,目前90%以上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已经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江苏省东海县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门诊乡村两级门诊总额预付制度,住院实行按照疾病分组床日付费”的混合支付制度改革;河南省息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和协作医疗,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山西省清徐县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制度,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杠杆,总结出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云南省祥云县通过新农合DRGs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公立医院改革。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兆芳:“形式上来看,四个地方各有特色,都是在支付方式改革各个类型里的细化或升级。内容上来看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但是最关键的是费用测算是经办机构在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积极作用和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医学规律,在跟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多次谈判、协商后确定的付费标准,第三点是支付方式改革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需要很多配套政策,和各种改革的推动。“(央广记者潘毅北京报道)
河南全面放开环评市场 环保部门不得指定环评机构
河南省环保厅最近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凡具有环保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的所有环评机构,可依法依规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环评业务。各级环保部门不得与环评机构发生利益关系,不得干涉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评机构。
河南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王莹:“在以往工作中发现,个别地方、个别行业、个别领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环评机构垄断业务的现象。影响了环评报告书的编制质量,也影响了公平、公正的环评服务秩序。”
(河南台记者长源郑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