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萨德系统:全球唯一能在大气层外拦导弹系统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7月8日消息,韩美最终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有望本月发表萨德部署地点。
韩国国防部部长韩民求6月28日曾表示,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将于今年内得出结论。这也是韩民求首次提及萨德系统部署的时间。
其间,韩民求关于萨德部署的时期只表示“过一段时间就会知道”。韩民求在参加第15届亚洲安全峰会时表示,“萨德军事效用很大。我们对部署萨德拥有坚决的意志”,之后一直在推动萨德部署相关事宜。
韩民求24日还曾表示,用萨德可拦截朝鲜“舞水端”导弹。萨德是应对朝核与导弹威胁的国防和安保层面问题,如果部署,将有助于提高应对朝鲜导弹能力。
据了解,萨德部署问题前韩美联合司令官柯蒂斯·斯卡帕罗蒂随着2014年表示“建议部署在本国”而开始出现争议。截止目前,韩美两国正在商讨萨德部署的时间、地点、规模、环境和法律问题等因素。
韩国国防部相关人士表示,两国在部署萨德已几乎是既成事实的局面下进行协议,现在正围绕部署地点进行谈判。韩国相关人士已陪同美国专家对京畿道、江原道和庆尚道等地的主要候选地进行了实地勘察。
据了解,萨德反导系统是美国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核心手段,拦截高度达40-150公里。美国主张称,韩军拥有的“爱国者”PAC-2拦截导弹的拦截高度仅为20公里,因此如果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韩国将可以更有效地拦截来自朝鲜的弹道导弹。但中俄两国对此表示反对并指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意味着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势必会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对韩国部署“萨德”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强烈敦促美韩停止“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
“萨德”系统只对朝鲜不对中国?
“萨德”系统是美国研制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弹道导弹的飞行过程成一条抛物线,可以分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而“萨德”系统即针对弹道导弹的末端飞行进行拦截。一个“萨德”系统作战单位包括了发射系统、拦截弹、指挥系统和雷达。这其中最核心也最具争议性的就是其装备的X波段雷达,FBX-T。
该型雷达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作为“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火控引导雷达,仅限于追踪导弹飞行末端的轨迹,主要执行的是战术任务,因而对战略导弹的探测能力有限;第二种则是作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预警的一环,监视敌方发射的战略导弹并向北美总部提供早期数据。学界对于第二种模式的探测距离有着多种估计值,以弹体为目标的探测距离在1200公里至2700公里之间。在这里我们取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的估计值,假定在1200公里处FBX-T对弹道导弹有完整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结合地图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那么一旦它的雷达系统转换为第二种工作模式(一些学者认为两种模式的切换只须8个小时),那么不仅仅是朝鲜半岛,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乃至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弹道导弹发射都将处在其监视下。这已经远远超过对朝导弹防御的需要,而开始挤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机动和作战空间了;这将严重损害中国的核报复能力(我们将在下一节进一步讨论)。
为了打消中国对于以上这一问题的疑虑,美国和韩国的军政官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总结来看其论证的基本逻辑是:第一,朝鲜政权始终处于不稳定和缺乏信誉的状态,加之其在常规武器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始终存在“朝鲜对韩美发起有限核打击”的危险,加强东北亚的导弹防御是必要的;第二,“萨德”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高空末端反导系统对于韩国来说是必要的,其与韩国已有的“爱国者-3”、“绿松”等反导系统可以形成高空、中空、低空的梯次拦截网,从而使得韩国更加安全;第三,基于以上两点,“萨德”系统的雷达将处在的第一种工作模式,也就是说战略导弹的探测能力有限,不会用来削弱中国的核报复能力,因而不会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安全。
但是当我们仔细探究时就会发现,这种论证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朝鲜政权是一个追求自我生存而不是自我毁灭的政权,因而它更可能用核武器来进行讨价还价而不是同归于尽,使用火炮、常规弹道导弹和火箭弹进行有限的边境摩擦是更符合其利益的选项,因此类似以色列铁穹系统的技术更符合韩国的利益。第二,即使承认“朝鲜的有限核打击”是有可能的,但从技术的效用上看“萨德”系统的意义也不大;毕竟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也承认,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只能保护韩国南部,无法覆盖作为人口和经济的中心区首尔,并且预警时间没有显著缩短。第三,美韩向中国保证,不启用第二种工作模式完全是依靠外交辞令而非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如何能够信服?
从整个中美关系和东北亚的大局来看,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的压力以及中美关于地区和全球性议题的利益冲突,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种缺乏相互信任的状态,双方都不会轻易相信对方的外交表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要客观上在东北亚拥有威胁到中国战略安全的手段,无论在外交表态中如何释放“善意”和“承诺”,中国都不会相信美国在冲突关头不会使用它。因此,“萨德”系统的风波还将随着中美博弈持续一段时间。
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将威胁战略稳定性
在韩部署的“萨德”系统对于中国安全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和平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X波段雷达能够更好地观测中国的导弹试验,特别是落点为中国东部海域的试验,从而为战时积累数据;一旦中美关系陷入危机乃至冲突,在韩的X波段雷达可以转换工作模式,成为观测中国潜射导弹的前沿探测器,大大提升美国对于中国导弹的拦截能力。这些安全威胁一方面是对中国单方面的,另一方面也将危及中美共同的战略稳定性。
“战略稳定性”这一概念起源于冷战时期。其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危机稳定性”,形象地来说就是“双方都抢着抢先摁核按钮的可能性”。如果双方关系陷入到危机状态中,本方认为先发制人没有什么好处,也知道对方也持相同看法,以及对方也知道本方持相同看法。这样的话,即使双方关系极度恶化,互相发射导弹的可能性也比较低。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稳定”。
战略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反导和导弹技术之间的对比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导弹防御一方的反导能力非常强大,那么发射导弹的一方就不会乖乖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可以选择,抢在对方的反导体系发挥作用之前发射导弹,规避拦截;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选择,先发制人地消灭对方部署在前沿的雷达和拦截系统。无论发射一方选择哪种方案,都将大大提高核战争爆发的风险。因此,用反导系统遏制住对手的核报复能力,将会破坏战略稳定性,鼓励对手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
对于中国来说,自2006年起公开宣示的“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其关键就在于可靠的核报复能力。如果敌人没有把握在先发制人中彻底消灭中国的核报复能力,而中国在经受了核打击后又能够突破对手的反导拦截,将核武器投送到敌国领土上,那么中国领导人就没有必要在危机中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然而这一平衡将会随着在韩部署“萨德”系统而被打破。中国领导人的不安,也将使得美国面临着危机时刻遭到先发制人打击的危险,即中美战略稳定性的丧失。尤其考虑到,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主要依靠各型弹道导弹,中美在常规武器的冲突中也将面临战略上的不稳定。设想,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那么为了保证弹道导弹对美国海空力量的打击,中国就有极强的动机去先发制人清除驻韩美军的“萨德”系统,这将造成中美危机的不可控升级。
总之,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将成为中国周边战略安全的重大隐患,其威胁不啻于苏联在古巴针对美国部署的导弹。有鉴于中韩、中美、韩美以及朝鲜核问题的多方利益交织,这一事件的波澜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并成为东北亚战略安全的一个绊脚石。
新闻延伸:
韩媒称,今年,在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和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后,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部署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7月5日报道,该报和韩国政治学会询问了第20届国会议员们的意见,选项有四个,分别为①绝对不能引进;②中国不同意的话就不该引进;③要引进,但顾及中韩关系应制定弥补对策;④必须引进。
报道称,执政党新国家党大部分议员们(84.8%,78人)回答称“要引进,但顾及中韩关系应制定弥补对策”。新国家党92名回答者中,仅有李钟九等3人(3.3%)回答称“中国不同意的话就不该引进”。
李钟九议员针对反对部署萨德的理由表示,“我认为韩朝不能进行军备扩充竞赛,我反对朝鲜半岛武器的增加,不仅核武器,还包括导弹”。
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58.8%的议员(50人)回答称“中国不同意的话就不该引进”,24.7%议员(21人)则表明了“要引进,但顾及中韩关系应制定弥补对策”的立场。
共同民主党无一人回答“必须引进”,回答“绝对不能引进”的强烈反对派有13人。
报道称,同为在野党的国民之党议员中,有45.5%(15人)选择的是“要引进,但顾及中韩关系应制定弥补对策”,所占比例最高;选择“中国不同意的话就不该引进”和“绝对不能引进”的各有21.7%(7人)。
【美方态度】
美副国务卿布林肯:即使中国反对也应部署萨德
美高官:萨德入韩只为针对朝鲜 愿与中国会谈
克里表态:朝鲜若弃核 美无需在韩部署萨德
【中方表态】
中驻韩大使:部署萨德将瞬间破坏中韩关系
中俄联手回击萨德入韩:将首次模拟反导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