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平时考核关键在“常”“长”二字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18 09:30:06

简介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实行“日志式”管理、平时考核结果占年度考核50%以上、工作生活社交均要受监管……过去被视作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将面临越来越细化的考核制度,身在体制内,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7月12日 中新网)

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各地早有类似的规定颁布,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实际上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但是北京市出台的这份文件,还是引起了人们关于公务员“平时考核”的热议和关注。

从舆论反应来看,对这一规定点赞者居多。支持者们认为,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能够打破公务员“一年一考”的年终考核模式,让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成为历史,使得那些真正干事的老实人不吃亏,从而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真能落地,配套的考评机制健全完善,公众也愿意对公务员平时考核的规定抱着乐观的态度。

但是,笔者认为,“平时考核”并不代表能够彻底解决公务员考核的科学性问题,更不能代表公务员考核的日常性问题。如果平时考核也像是年终考核一样,走走形式,变变花样,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优秀与否只是领导说了算,那么,即使引入平时考核,也只是一种“形式”创新,不过是让公务员“平时考核”多了一个定义的概念。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面对舆论空前高涨的期待,如何在平时考核上有所作为,更需要抓住“常”、“长”二字,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党心民心。

“常”就是经常抓。考核的关键是兑现,重在平时做了什么、效果怎样、服务对象是否满意。如果把关注点放在开了几次会、讲了几次话、发了几个文,写了多少页日志。一些干部如果为应付检查,连夜突击造假,“恶补”日志等。而那些真正把功夫下在落实上的,考核时反而未必能得到更多认可,这显然不合理。这就需要经常抓、抓经常,让干部平时考核不走形式。

“长”就是长期抓。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如何,他们的服务对象最有发言权,服务对象不仅对公务员的作风最有发言权,更对公务员的业绩最有发言权。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必须先理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怎么考核?也就是具体的考核操作办法。二是谁来考核?也就是具体考评鉴定谁来实施。就目前各地的公务员平时考核的规定来看,这两者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难怪公务员平时考核呼吁了那么多年,还是仍然没有太多进展。因此,如何长期抓好平时考核是摆在监督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平时考核只是一个好的开端,如果平时考核的形式和结果不能被有效运用,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会失去对考核工作的信任,进而影响考核作用的发挥,甚至导致整个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背离考核的目的宗旨。只要有以民为本的执政目标在,平时考核就总在进行,永不停歇,永远没有松懈的那一天,这就是“常”“长”二字的精髓所在。(文/沈思绪)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