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跨省域大山、大江、大河区域生态资源为基础,选择旅游资源富集、品牌优势显著、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合作框架和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错位发展、集群发展。
国家旅游局负责人表示,生态旅游协作区要加强旅游标准、管理和服务对接,加强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建设,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相结合的旅游立体交通系统,实现跨区域联动发展, 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依托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国家生态风景道,建设 1000个自驾车、房车停靠式营地和综合型营地。鼓励生态旅游宣教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绿色饭店、生态绿道等生态设施建设。
京津冀地区将重点建设燕山太行山生态旅游协作区和环渤海生态旅游协作区。其中,燕山太行山生态旅游协作区重点发展山水休闲游、康体健身游、自然探险游、生态科普游等产品。结合京津等周边城市消费趋势,重点推出适合自驾、生态休闲游的短期旅游线路,构建自驾车房车营地体系。
环渤海生态旅游协作区则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和海岛生态旅游,培育邮轮、游船、游艇及相关海洋休闲产业。开发环渤海滨海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在旅游线路组织、旅游集散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合作,逐步建立互送客源、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机制。
河北独占7大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
按照《规划》,在全国八大生态旅游片区中,京津冀地处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片区。境内包括燕山,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农业与草原,汾渭盆地与华北平原农业植被等生态区域。片区总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涉及京、津、冀、晋、鲁、豫、陕等省市。
在该区域将建设的11处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中,河北省最多,包括辽河源、白洋淀、坝上草原、崇礼—赤城、衡水湖、京西百渡、雾灵山等7处;北京市将建设灵山—百花山、密云云蒙山两处;天津市将建设盘山、大黄堡两处。
在京津冀地区,还将建设燕山长城生态旅游线路、太行山山水生态旅游线路、京杭大运河生态旅游线路、环渤海滨海生态旅游线路4条跨省生态旅游线路和河北坝上草原生态旅游线路1条省域生态旅游线路。太行山风景道(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河南安阳、新乡)也已纳入规划。
专家表示,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片区兼具黄河与黄土高原观光、山地观光度假、森林湿地休闲、滨海休闲度假等功能,可以满足京津冀大城市群游客不同的消费需求,将重点发展适合自驾、生态休闲游的短期旅游线路,构建自驾车房车营地体系。有关部门表示,将大力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生态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建立区域信息交互网,积极拓宽国际生态旅游市场。
相关新闻
重要、敏感生态区
划定旅游“红线”
除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片区外,全国其他片区分为东北平原漫岗生态旅游片区、北方荒漠与草原生态旅游片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片区、长江上中游生态旅游片区、东部平原丘陵生态旅游片区、珠江流域生态旅游片区、海洋海岛生态旅游片区。
专家表示,与普通风景旅游名胜区不同,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施差别化保护措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生态旅游片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将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保护。
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根据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气候景观、人文生态景观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区域 (如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脆弱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遗迹和濒危物种分布区、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严守生态红线,禁止旅游项目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