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实体书店曾经历10年衰退 如今发展蓝图已铺就

大众传播时间:2016-07-04 13:08:03

简介  第三是要求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他救”之外加强“自救”,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体书店曾经历10年衰退 如今发展蓝图已铺就

先锋书店 欧德浩思摄

  今年6月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住建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

  如果你不知道实体书店当年大面积倒闭的惨烈,不了解从业人员的焦虑和绝望,不记得文化人士曾经的紧急呼吁、政协委员多次将这一问题写入两会“提案”,俨然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保卫战,那么你就无法了解《意见》所具有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此多部委集体发声,代表的是国家的姿态。

  连续10年的衰退

  不同于新华书店和教辅书店,独立书店的人文色彩十分浓郁。这些书店承载了许多人的阅读体验,记录了“人与书的相遇”,常常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彰显此地的文化品位,比如北京的万圣书园、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广州的学而优、台北的诚品。

  大约从2002年到2012年,民营书店出现大面积倒闭潮。北京“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等著名人文书店接踵倒闭,鼎盛时有8家门店的上海季风书园,只剩总店苦苦支撑,昭示了实体书店的困境。据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数据,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倒闭,总数达1万多家。

  原因是多方面的。互联网带来的折扣售书及数字阅读,使实体书店图书销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2014年,当当、京东、亚马逊线上售书124亿元,超过了全国127家大型书城。其次是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高企,加上税负,还有社会阅读氛围的淡漠。原来“一半挣钱一半情怀”轻松写意的日子结束了,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勉力坚守。

  为什么要保卫实体书店

  有人觉得,时代大潮不断前行,总有被淘汰的夕阳行业,不妨听之任之。从业人员不足百万,零售额几百亿元的实体书店行业濒临绝境既没什么可悲哀的,也不值得拼命维护。

  然而,“保护实体书店”的呼声一直很强烈。专家指出,实体书店的数量与国民阅读率存在重要联系。据中央财经大学调查,至2009年底,北京有书店1800家左右,平均每万人拥有1.06个书店,这一数字伦敦是3.87、纽约是8.88,东京是3.75,巴黎是5.84。看看有多少人靠从小在书店“看白书”熏陶出对书的热爱,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学而优书店创始人陈定方说,书店是不用借阅证的图书馆,是政府不用投资还有税收的图书馆。

  在读书人眼里,书店有优良的展示性,通过翻阅,可以轻易找到中意的书。它是精神的栖息地,让人与书更为亲近。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眼中,实体书店显然拥有更重要的使命。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他说:实体书店从经济规模上看无法与其他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相比,但实体书店不光是经营单位,还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巩固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提高全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书店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心系实体书店发展,一个时期以来连续作出多个重要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

  实体书店悄然回暖

  201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通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每年减负50亿元,打响保卫实体书店的第一枪,3年来,中央财政用3亿多专项资金扶持了全国210家有文化影响力的实体书店。

  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

  2012年至2015年,上海新闻出版局动用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以资助和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了百余家各类实体书店。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用中央财政拨付的100万元奖励资金,创建了北京市首家“24小时全天候”书店。这两年又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800万元,先后建立了海淀分店、北京政务中心店。

  2014年,实体书店初现复苏曙光——图书销售数量和销售额实现了3%以上的增长,超过了网上书店。三联24小时书店纯图书销售2055万元,同比增长58%。2015年11月,当当网宣布未来3年开1000家线下书店,亚马逊也放言要布局线下实体店。与此同时,一些地标性书店经营复苏,先锋书店、钟书阁等不断开出新店,方所、言几又等新民营连锁书店落地,实体书店悄然回暖。

  此前的倒闭潮成为一次大洗牌。坚守下来的实体书店摸索出自救之路,加载多元功能,提供咖啡、简餐、音乐、艺术、健身、创意产品,举办读书会、作家讲座及签售等线下活动,将书店打造成“文化体验空间”、综合性的文化场所。

  蓝图已经铺就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关怀下、在热爱文化的人们千呼万唤中诞生的《意见》,被蔡赴朝誉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细读《意见》你会发现,国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站在全局高度勾画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推动实体书店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首先是均衡网点布局,形成网格化覆盖。中国城市拥有22万个实体书店网点,乡镇却只有4.7万个。在全国4.1万个乡镇中,有1.3万个没有实体书店网店。必须补齐短板,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供销社、邮政局所、便民超市、电商服务站点等,设立农村出版物代销点或网络代购点;民族边疆地区,要派出流动售书车,深入集市和牧区。实体书店建设被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其实深圳市早就注意到网点均衡问题,制定了“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发展布局。

  第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意见》要求城镇新建社区要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鼓励房地产企业、综合性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为有社会影响力的实体书店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的经营场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落实单位和个人开办实体书店“先照后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改革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开办书店。

  第三是要求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他救”之外加强“自救”,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是杭州晓风书屋,增开了4家特色门店:一家开在浙报传媒大楼一楼大厅,连同咖啡馆变成了编辑记者午间休闲、会客的文化客厅;一家开在杭州百年老饭店新新饭店的附楼,面朝西湖,复原了老饭店的藏书室;一家开在文创园区主街道;还有一家入驻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院书店,被媒体誉为最美“点滴”阅读时间。

  深圳书城积极进行业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从“综合性大卖场”“文化Mall”,到“体验式书城”“创意书城”,成功打造了“文化万象城”。2016年6月,深圳书城APP——融图书查询、智能导购、书单定制、文化活动、会员服务、掌上销售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掌上书城”正式上线。

  抚今追昔,我们无限感慨。艰难的岁月即将过去,实体书店的蓝图已经铺开,与书店相伴、在书中优游涵泳的人民,将拥有更为丰富、美好、深沉的精神世界。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