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作以“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为主题的报告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会议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日讯(赵渭绒 曹誉峰 记者 陈淋)7月2日上午,由四川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主办,四川大学承担会务的“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近300名学者参加了学术会议。
此次会议分为大会主题报告与圆桌论坛两种方式进行,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这一主题,对比较文学的前沿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文学与其他学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发言与讨论。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全国比较文学青年教师高级讲习班,来自全国各地比较文学界的20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了学术研讨,聆听了学者讲座。
会上,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致辞时说道:“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共聚成都,隆重召开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会议。参会的学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宜居的城市成都。诸位学者同仁能聚会此地,分享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是成都的荣幸!在此,我向参与本次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还介绍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高校建设,表达了希望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成都借此契机获得发展的愿望。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比较文学学科在推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他介绍了四川大学学科建设的情况,尤其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贡献。“我们相信,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文社会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更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美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中美文明走向繁荣!”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会议中方主席曹顺庆教授致辞时首先介绍了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会议的渊源和历史,并引用《文心雕龙·通变》指出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该会议必将强化中美比较文学学科的对话合作,推动国际比较文学学科走向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比较文学研究》主编,会议美方主席托马斯·毕比教授致辞。他首先感谢了成都这个城市和四川大学的邀请,致辞围绕着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展开。他结合他本人的经历说明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多。他很高兴看到在座的学者对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研究感兴趣。最后,毕比教授举了蝴蝶效应的例子与参会学者共勉,他相信每个学者所做的小小的改变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授发来贺信。她回忆了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史,表达了对此次会议以及比较文学的发展的祝愿。她认为此次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在成都举行,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进展。她相信中国比较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曹顺庆教授的带领下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必将迎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全体大会在中国的召开。
据悉,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首届会议由钱钟书先生和美国厄尔 迈纳教授主持,于1983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届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办。迄今已在中国与美国连续举办多次,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及中外学术的交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美比较文学界一直致力于国内外学者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历届会议成功地继承了中美双方比较文学界平等对话的传统,在主题和探讨领域上进行了深刻、广泛、有力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助益了中美双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