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头条

各地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进时

大众传播时间:2016-01-22 15:51:45

简介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的“短、新、实”之风劲吹。记者奔向基层,焦点对准一线,新闻里带着生活的...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的“短、新、实”之风劲吹。记者奔向基层,焦点对准一线,新闻里带着生活的原汁原味,报道中洋溢着群众的真情实感——这一切,使得新闻媒体的版面和屏幕变得“滋润”起来。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基层,说白了就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就是“老百姓当中”。正因为“群众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我们才说“基层是生活的源头”。党的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深深扎根于群众,就在于始终与老百姓保持着鱼水的真情、血脉相融的联系。党报的立身之本,更在于深深扎入百姓心里,不断融入生活深处,时刻传达群众心声。树的根扎不进泥土,只能枯死;报纸的根扎不进基层,毫无价值。

  作为新闻记者,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不是基层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基层。老百姓不看报纸照样过日子;但报纸要是没有人看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表面上看,报纸的生存危机来自于网络新媒体的挤压;但是更深层、更根本的原因,却是我们的报纸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网络、微博、社会化媒体等等,为什么赢得新生代的痴迷和追逐?归根到底是它们把内容的消费者也变成了信息生产者——他们和受众形成了真正融为一体、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一线,这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本。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本在实践。唯有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新闻工作者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新闻事业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只有深入到火热生活的第一线,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以生动活泼、带着泥土芳香、充满淳朴情感的新闻作品,改变我们的文风,我们才能博得群众的接受和信赖。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信赖,报纸才能面对时代的新挑战。

  有人担心,强调基层,会不会使我们的新闻“碎片化”、“简单化”?这是十分浅薄的认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下基层不是把人撒下去,让大家各自为政,而是带着更加系统的思考、带着更加明确的目的,提炼更加深刻的主题。我们要心怀大局,深入思考,立体、全面、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新,反映生活的真。我们既要采到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还要用一条“主线”将它们串起来——这条主线,就是关注人的发展。

  抓住了“人”这个核心,就抓住了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我们的记者离基层生活越来越近,我们的报纸“鲜味”也越来越浓。从我们的报道来看,一篇篇散发着时代气息和泥土清香的报道,一个个活灵活现、血肉丰满的基层人物,一件件折射着时代特征的新鲜事……正在如百花盛开,从一朵、两朵,渐入佳境,呈现出花开烂漫的大势。正是:人到基层去,风从基层来;人接地气精神爽,基层风来满纸香。

  (新疆经济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都市消费晨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果辉)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