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里短”貌似只是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是非,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电视镜头把“家长里短”放大,使个性事件引发大众讨论和社会共鸣。新闻评论的功能,除了对新闻片的内容进行补充,也起到把握导向、引导观众思考的作用。文字编辑通过撰写新闻的导语和评论,正如策骑师通过把握手中的“缰绳”,调节“家长里短”的奔跑方向。
关键词:民生新闻;人文关怀;舆论引导
全国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繁多,对比起时政新闻和资讯类新闻,民生新闻更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更接地气。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民生新闻比重也将会越来越高。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G4出动》节目为例,民生新闻的内容主要分为治安秩序、颂情扬义、交通出行、纠纷冲突、天气灾情、奇闻趣事、社情民情这几种形式。其中家长里短的纠纷和消息占了版面的三分之一以上。
家长里短,一般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常见于邻里间的交谈,现也泛指市民之间的纠纷,非政策方面的流言蜚语引发的疑惑和矛盾等。
一、给“家长里短”的困局灌点氧气
同一城市不同的民生新闻节目组,日常接到的通讯员或者市民报料,内容超过80%是相同,如何在相同的题材里杀出一条“血路”,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除了版面的编排要讲究,文编撰写主持人评论也要下足“心思”。
例如《G4出动》2016年3月24日版面中的一条新闻片《十年奔波》,讲述市民朱伯伯,家中出现漏水的情况多年,皆因楼上将阳台以及客厅的一小部分改建成为厨房,又没做好防水措施。朱伯伯八十多岁,多年来与太太不断与楼上业主沟通,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
房屋漏水而导致邻里不和的情况,民生新闻节目经常遇到,在报道方面,记者可以说驾轻就熟。而主持人的评论,如果单是谴责楼上住户的不负责任,不但加剧了冲突的情绪,还无法解决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久而久之,观众们就会对类似的报道产生厌恶感。相反,在主持人的评论当中灌注一些氧气,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提升点评的实际意义。
女:大城市寸金尺土,经常说要善用空间,我的房子,我作主,于是有人会很巧妙地把阳台改变用途,变成书房、卧室,甚至厨房,都不在少数。
男:那就不对了,建设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早有规定“不得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而且,厨房很容易就涉及排污水、排油烟的问题,始终会影响到附近的邻居。
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新建的小区里面,大家会第一时间会找物管出面处理。但问题在于,旧楼单位宿舍房改房,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靠自己奔走。所以事情才会拖了那么多年。
男:换位思考,楼上楼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下,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倒不如,一起想办法把问题处理,以后大家也住得安乐,不用心存芥蒂。
评论首先来了一招当头棒喝,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醒生活在城央的市民朋友不能因为一己便利,为别人带来麻烦和困扰。然后带出“遗留问题”,激发部分观众的共鸣,点出矛盾滋生的土壤是旧宿舍旧房子,没有物管无法协调处理房屋发生的相关纠纷。然后再引导涉事的相关个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本来邻里之间纠纷,相互协商就可以解决的,没有必要非得上升到报居委、报街道、报警、上法院的程度,大家都抱着一颗多为他人着想的心,经常自律自重自我检讨,社会才能和谐。
二、给“家长里短”的故事加些人文关怀
除了“常态化”的邻里纠纷,再有的就是“事件性”的家长里短。《G4出动》曾经报道过《被关的童年》,单亲妈妈范女士丈夫去世,自己在广州无亲无故要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由于范女士和丈夫没有登记结婚,两个儿子出生后一直无法入户、无法读书。两兄弟天天待在家里,互相依靠,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久而久之开始出现精神疾病。
女:看完片子,真让人心酸,屋漏更兼连夜雨,先生早亡,两个儿子黑人黑户无法入学,还患上了精神疾病。
男:我觉得最迫切的是,范女士要去找相关部门,帮俩孩子上户口,这样才可以申请得到相关的补助。否则单靠范女士微薄的工资,一家人的日子确实好艰难啊。
女:范女士的例子,也是给一些家庭的警醒……人是需要精神支持,需要同外界沟通的。
男:如果有类似问题的家庭,可以找居委,问社工,问妇联,寻求社会的帮助,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来补救。
对比《十年奔波》楼上漏水的片子,《被关的童年》这种情况是更值得社会关注、获得社会资源帮助的。范女士的苦难既是物质生活上的缺乏,又是一家人在精神层面的困顿。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民生新闻节目的角度,并不高高在上,首先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感受故事主角的不幸和痛苦。节目点评既关注到范女士的物质需要,更点出根源问题:因为孩子没有户口,从而派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范女士的无知导致了孩子们的不幸。可是,当不幸已经成为了事实,大众媒体的舆论,更应该是对范女士给予温暖和帮助,并引起其他观众对该问题的注意,而不是万箭穿心般的谴责。范女士的故事可以说是个“事件”,而事件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是类似问题的一个代表。主持人的评论以点带面,提出关注精神健康,保持个人与外界沟通,把问题从个人的精神状态,提升到社会人民的精神健康层面。这类型的家长里短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也是基础的人文关怀。
三、给“家长里短”的八卦注入真相
还有一种“家长里短”叫做不知就理,越说越奇,越描越黑。当一些热心市民看到似乎有违“常理”的情况,马上开始脑洞大开地议论,甚至是各种喷。2016年4月13日广州正是春天,《G4出动》接到市民的报料,指某幼儿园要求学生们不论男女,赤裸上身,在天台进行户外锻炼。网络上很快有家长议论纷纷,提出两项质疑:第一,十几摄氏度的天气,让孩子赤裸上身是否太过残忍,孩子会着凉;第二,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明确的性别意识,赤裸上身是否会造成尴尬或意识混乱。记者带着相关的问题,对实际情况进行采访报道。经了解,园方是对小朋友们进行“三浴”锻炼,通过阳光、空气和水,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新闻片后主持的评论,对真实情况进一步补充说明,把“三浴”锻炼的实际开展情况加以描述,对“其他人”的质疑进行了分析。
男:市内部分幼儿园安排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家长们都是知情的。会不会是外人想得太多呢?
女:听了心理医生的专业意见,大家都可以放心,如果还有疑虑的话,也可以帮小朋友准备件小背心。
男:我就觉得,幼儿园这样做,都是为小朋友的健康着想。园方和家长是一条心的,都是为小朋友好。
很多热心的报料人是抱着了解真相、帮助别人的心态,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报料人,是抱着看热闹、找“喷刺”机会的目的。新闻片可以起到释疑作用,让观众知道实际的状况与真相。编辑撰写的主持人评论,肩负着引导的作用,唤醒大家的“平常心”和“科普心”,遇到有疑问的事情,首先不要以八卦的态度去扩散和讨论,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去求证,甚至不厌其烦,把事情的真相再次放大。
四、结语
民生新闻中的“家长里短”是时下新闻大餐中不可或缺的食材,而这类型的食材本身百味杂陈,如何烹调这份食材让其味归大道?除了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真实、仔细、全面,文编在主持人评论的撰写时也应该考虑到,采用的观点、引用的例子、使用的字句的合理性以及舆论引导方向。文编的岗位不仅仅是个人的“本色演出”,以个人的价值观来看每一场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撰写文稿内容要符合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